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把压箱子底儿的进口老片子重新翻出来,每天一部,晚上播放。这几天播的是《追捕》《佐罗》《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巴黎圣母院》等。想当年,这些电影吊足了国人的胃口,让人看得着迷,无奈何进口电影数量有限,电影院里只能反反复复放映这些影片,观众一而再、再而三地观看,对故事情节滚瓜烂熟,走在大街上都能听到有人说其中的经典台词儿。

那时候,高仓健在《追捕》里扮演的杜丘深入人心,女观众喜欢这个硬汉形象,男观众钦佩这个硬汉形象,就连相声段子《下象棋》,也融入了电影里的元素。人们欣赏《佐罗》里无所不能的侠盗佐罗,电影巨星阿兰.德龙把佐罗演绝了。看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男孩子们开始模仿“瓦尔特拳”,一时之间风靡了每一条胡同。这就是当年进口大片儿的魅力与影响力,在精神文化生活还相当匮乏的改革开放初期,这些经典的电影舶来品,确实给中国观众以视觉享受,从这扇窗口让人们洞悉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和电影艺术的绚丽呈现。

说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进口大片儿,每当一部电影上映,绝对是民间的头条文化新闻,大家互相奔走相告,紧接着就去电影院排队买票,经常是半夜就守在了售票窗口。上映电影的首都影院、红楼影院、西单影院、菜市口影院等等,早已随着时代发展不复存在了,而在那里看过的电影,多少年以后还留存于记忆之中,今天再一次观看,觉得亲切、觉得熟悉、觉得精彩,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青葱的年华岁月。进口大片儿之所以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当时国内的译制功不可没。“上影”、“北影”、“长影”译制片厂,以及一大批电影配音艺术家,给进口大片儿插上了翅膀,让它们一下儿就飞进了中国观众的心里边。说到那些配音艺术家,绝对是中国电影界的宝贵财富,堪称是国宝级的人物,有不少艺术家已经不在了。

改革开放是全面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在这个时代潮流中,进口大片儿就像一缕清爽的风,吹到国内的电影院里,吹进中国观众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以现在的视角看,曾经的进口大片儿仍然富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因为它滋养过我们的心灵。如今,国内的、国际的、国产的、进口的影视作品何其丰富呀,可以说看不完,欣赏不过来,犹如“日食珍馐,无下箸处”;但是,我依然怀念那些老片子、爱看那些老片子、回味那些老片子——为的是向经典致敬,也为了我们共同走过的改革开放年代!

文/关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