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装的大米、50毫升的红酒、一个人吃的火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过去十年,快销品、家电、家具等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正在集体变小。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中国有2亿人选择独居生活,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单身社会正在形成。

生活单元的缩小,伴随着个体对于物质品质的挑剔,使得商品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小。

今年也是“天猫双11”十周年,我们收集了几位网友购物车商品变迁的故事。在“我”的时代,简单轻捷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选择。

01

大酒难受,小酒刚好一个人微醺

喝大酒是我爸留给我的习惯。平日里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每次和朋友喝了酒就会变个样子。还记得小时候,醉酒回家的他把我抱在怀里,给我唱刘德华的《笨小孩》,真是又骇人又温暖。

这些记忆发酵出来,我莫名就很喜欢酒的味道。这个习惯给我带来了很多朋友,大学时,我们班10个男生一起喝过一整箱酒,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工作后,我也喜欢在网上买一些不同的酒尝试,慢慢地,我兴趣转向了红酒,有时也会买一些基酒,自己根据网上的课程,调制一些简单的鸡尾酒。

等到我辞职创业,开始有了很多不得不去饭局,我对酒的情感才复杂了起来。开始为了陪客户,我会订一些不错的酒备着,饭局时带过去。更多的饭局,酒成了一种形式感,越多越好,白的红的啤的,有时一晚上还要连着喝。

多数中国酒局是一种现实隐喻。喝酒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一种测试,你给不给我面子,你听不听我的话。让人难受才是核心,看你是否忍耐这些,忍耐就意味着顺从、可靠和某种程度上的成熟。有的酒局上,我也碰到到过那种喝多少杯酒,合作多少业务的要求。当时我内心十分愤怒,然后一口气喝了23杯,对方也有点傻眼。

等到公司成熟一些,我就很少参加这种酒局了,更多inhouse做一些管理运营方面的工作。现在我的购物车里,再也没有那种大瓶装的酒,被我清一色换成了小瓶,50ml的威士忌、200ml的百利甜、225ml的葡萄牙贵腐等等,小小的一支,刚刚好我自己一个人喝到微醺。

酒更小了,不仅是一种克制,也没了分享的压力。我好像也更明白了酒的意义,古人说“对饮成三人”,一群人只是热闹,酒就是一个形式感的道具,一个人饮尝才有滋味。饮酒从来就是一个自我的事情,把烦恼放下,把条条框框放下,让自己轻盈一点。

每天忙完公司的事情,回到家里喝上一小杯酒,烦恼、斗争暂时放一边,把自己头脑从报表和数字里解脱出来,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是我一天时间里最放松的时刻。

02

最大的孤独,

是和一群话不投机的人吃火锅

作为一个麻辣火锅爱好者,九宫格火锅、鸳鸯锅、冒菜、串串香、麻辣烫、钵钵鸡对我来说,都是截然不同的食物,必须要换着吃。

工作后,吃饭永远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柔软的食物安抚肠胃,感觉自己也能在北京坚持下来。公司在北京,吃火锅的机会少了一些,吃火锅的人也由同学变成了同事。

跟同事第一次一起吃火锅,我就遭遇了尴尬。席间,同事们都在谈论老板和副总的八卦、老同事跳槽后过得更惨一类的话题,一大桌人七嘴八舌,作为新人我完全没办法插嘴,只好自己夹了蔬菜,边烫边吃。有同事马上制止了我,说:“这样吃火锅可要挨骂的。”接着,她开始教我在北方吃火锅的方式,一定要先涮肉,再涮菜。而我习惯了菜和肉一起放。

那顿火锅吃着吃着,我就有点想家了。

再度想吃火锅时,我决定去海底捞尝试一下一人火锅,店员在我的对面放了一只小熊玩偶作陪,虽然网上觉得这样很时髦,但这样的做法,还是会感觉被人看着,莫名有些尴尬。

有一次,我在网淘时发现了自热小火锅这种逆天存在,就下了单尝试一下,试吃之后,马上我就下单了几盒,准备随时体验满嘴麻辣的快感。

在公司茶水间,一个人打开小火锅就如同拆开一份礼物一样,小心又期待。香味吸引来了同事,我跟她分享购买链接,她也成了我在公司最早的朋友之一。发明小火锅这种奇妙食物的,一定是个享受孤独的人。那以后,我常在周末时自己煮火锅吃,甚至,我还自制出了家乡味道的酱料。

现在,我学会了一个人吃饭,也学着享受孤独。

03

用迷你洗衣机,过小日子

我的初高中都是在寄宿制学校度过的,爸妈都忙生意,觉得严格管理会让我专心学习。六年时间里统一熄灯、统一洗漱、统一上课,按照流水线没有弹性地生活,磨蚀我对集体生活的所有热情。

好不容易熬到大学,心里有种离笼之鸟的喜悦,我报了跆拳道和英语社团,还辅修了礼仪课,之前都没机会接触。在四人寝室里,我的床铺总是整整齐齐,书桌也干干净净。没想到寄宿那几年,无心插柳,培养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我的提议下,室友们凑钱买了一台洗衣机,男生们爱打球运动,出汗多,不出几天就能积累一堆脏衣服,而学校的洗衣房离寝室离得远,冬天洗完衣服装在桶里,没等晾开已经结冰。

洗衣机极大提升寝室生活的舒适度,但渐渐地事情似乎变了味道。不爱运动的人觉得打球的室友用的多,自己均摊洗衣机钱不合理;有人嫌弃内衣外衣一起洗的做法,觉得不卫生。最初提议的我,反倒成了被责备的那个人。

而我也常在晾晒衣服时,发现多了一只袜子或者饭卡。

我愈发清楚,我还是更适合独居生活,管好自己,同朋友保持合适的生活距离,才有可能获得简单舒服的关系。于是,我自己去电器网店订了2.5kg的mini洗衣机,洗自己的衣服,主动隔离这些烦心的事情。

等到大四,开始找工作的我搬出了寝室,在成都和人合租了房子,我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搬进去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单一台mini洗衣机。

从集体生活渐近到个人生活,洗衣机从大到小,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距离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同时,也更加珍视一个人的生活,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理,无论是时间,还是自己的穿衣搭配。

前一阵,学院开就业动员大会我回了宿舍,室友们提议一起聚餐,吃饭时大家聊了聊将来打算,气氛特别融洽。想到毕业后各自走向四方,心里竟然有些依依不舍。

干杯时,我说:“希望我们以后都把小日子过好。

04

用单身的姿态恋爱,

不为难别人

前男友负责某时尚机构的海外视觉宣传,工作内容的一部分是将设计图发ins。发布时间是洛杉矶时间上午11点,因为时差原因,他每晚都是两三点才睡觉,吃饭也很不规律。

那时,我总想扮演贤良淑德好女友,买了只粗陶质地的大砂锅,每晚给他煲各种汤和砂锅粥。砂锅自重好几斤,加上盛满的汤汤水水,我每次端起来都很费劲。

跟他交往的那段时间,我真的很努力。为了两人一起入睡的仪式感,我常常等他到很晚,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班。没坚持多久,我就实在受不了这种两人同睡一张床、却仿佛有时差的恋爱,主动跟他分手。每天工作已经够累,实在不需要这种疲惫的感情。

分手后,因为再也不用花心思照顾别人,我的个人时间开始多起来,索性跳槽去了家薪水更高,更能展现个人价值的工作,同时换了离新公司更近的房子。搬家时,我把那只今积灰已久的砂锅淘汰了。

扔掉砂锅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谈一段恋爱要用“努力”这个词来形容了,那这段恋爱是真的不怎么样。

哪怕每天准备双人份的晚餐,在这段关系里,我依然是孤独的。

与其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不如好好爱自己。我买了个小巧的养生壶,早上煮好花茶带去公司,晚上拎回家炖燕窝,想把之前亏欠自己的都补回来。

最近经常加班,每晚到家几乎都要9、10点钟。但即使回家再晚,我都会炖好燕窝吃下,在12点之前睡美容觉。这种充实忙碌的单身生活,我一点都没觉得累,反而觉得自己过得越来越精致了。

以后再谈恋爱,我也要用现在单身时的姿态,不委屈自己,也不为难别人。

05

商品变小,

是“我”时代的缩影

今年做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和商家一起孵化出100克包装的米,很受欢迎。

在这之前,我们的用户调研发现90后喜欢买小袋独立包装食品,他们非常在意商品的精致度、健康度、颜值。而这与当代年轻人独立的生活方式有关。北上广深房价的压力下,无论是自己购买的房子还是出租屋,面积都不大,使生活用品的体积也变得轻便起来。

大多数北漂的年轻人都是一个人生活,对食材的新鲜度非常在意和敏感。对于这点,我们的父辈确实比较难理解,他们的生活观是,米买的越大越好,一是价格划算,二是把米扛回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索性一次尽可能买一大袋回去。

发现这一趋势之后,今年,家电类的同事和商家一起孵化出一款超mini的小冰箱,在一线城市卖得很火。

因为他们发现,一线城市年轻人外出旅行、出差很多,生活方式被酒店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比如mini吧里的小洋酒和小零食,这款超mini的小冰箱,主要也是一线城市的90后买,他们用来干什么呢?放在卧室,床的旁边,专门用来放小洋酒、小零食、小水果、还有一些女生用来冰镇面膜和香水。

现在的年轻人回到家就跟谈恋爱一样,各种细节都让自己舒舒服服的。单身经济的趋势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商品越来越小,是眼下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的缩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