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日报11月15日一版)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以“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宣传报道活动。本报特开设专栏,通过对各旗县区相关领导进行专访,全面展示各地深化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加大精神扶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等方面的好做法、好机制、好经验,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参与提升乡风文明、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氛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总目标,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指引之一,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的一环,阿旗在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新认识和新举措?时值初冬,记者一行来到阿旗,采访旗委副书记魏二利,了解该旗如何打出“三张牌”助力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魏二利说,近年来,阿旗始终将提升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之“魂”,努力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着力破解乡村存在的农牧民综合素质不高、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增强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为实现乡风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该旗立足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主打“道德教化”“环境宜居”“村风治理”三张牌。在镇村开办文化、道德、科技等主题讲座,利用基层大讲堂等文化阵地,以课堂授课等形式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容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改变农牧民生活方式,

逐步形成崇尚文明、自我提升的浓厚氛围。

提升乡风文明,不仅要在道德教化上下功夫,还要在乡村环境治理上做文章。魏二利说,在整治农村牧区环境“脏乱差”方面,阿旗建立健全了农村牧区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在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前提下,按照“嘎查村常住人口500人以上配置2名保洁员、500人以下配置1名保洁员”标准,合理配备保洁力量,确保将村庄环境日常管理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城区周边50公里范围内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旗处理”和50公里范围外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村容村貌改观了,村风也得到彻底改观。魏二利说,在村风治理方面,阿旗通过开展“践行志愿服务、助力精准脱贫”“小手拉大手、家校齐携手”“争创美丽庭院、扮靓美丽乡村”等文明实践养成行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对“做什么、怎么做”有了新的把握。以文明城市创建辐射带动乡村文明创建,全面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和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活动,开展“文明家庭”“好儿媳”“文明农牧民”等评选活动,切实形成以点带面、以城带乡、文明共建的良好局面。最美驻村第一书记、最美驻村工作队长、最美驻村工作队员、最美嘎查村干部、最美党员致富带头人和最美党员脱贫户“六个最美”评选活动,让榜样的力量燃起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希望。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为主要抓手,指导各嘎查村研究制定《村规民约》,成立嘎查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村民议事会,有效遏制因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酗酒赌博而导致二次返贫等情况发生。红白理事会对嘎查村红白喜事的筹备、办理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狠刹红白喜事盲目攀比、铺张浪费、讲面子讲排场等不正之风,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风尚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

编辑:梁粝元 王鹏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