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知道火灾中的蒙面杀手吗?

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的死亡者中有60%—80%死亡原因与火灾中的烟气有关。

当在室外敞开空间发生火灾时,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和风力作用,烟气很快散失,不至于在某空间较大浓度聚集,故危害不大。只有在相对密闭的建筑内发生火灾,烟气才会造成大的危害。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火灾发生时,可燃物燃烧过程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致使烟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而且往往低于人们生理正常所需要的数值。

当空气中含氧量降低到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到10%—14%时,人就四肢无力,智力混乱,辨不清方向;降到6%—10%时,人就会晕倒;低于6%时,短时间内人就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含有大量烟尘的烟气被人吸人后,会粘附在鼻腔、口腔和气管内,进人支气管细支气管和小支气管,甚至由扩散作用能进人肺那枯附在肺泡上。所以火灾中受害者的鼻腔、口腔、舌体表面和气管处会发现大量烟尘,有时会是厚厚的一层,严 重时会堵塞身腔和气管,致使肺通气不足,最终室息死亡。

发生火灾后,火焰的温度可达1000℃以上,醚类和一些可燃气体火灾的火焰温度可达2000℃以上,从火场中扩散出来的烟气温度可高达几百度。人吸入高温烟气后,高温烟气流经鼻腔、咽喉、气管进人肺部的过程中,会灼伤鼻腔、咽喉、气管甚至肺,致使其粘膜组织出现水泡、水肿或充血。直接影响肺换气,氧气、二氧化碳就不能最终实现休内体外的交换,人就会因缺氧而室息死亡。

二氧化硫、氨、炭粒、光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氯化氢等燃烧产物会对人的喉、气管、支气管和肺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致使其不能正常呼吸而窒息死亡。

烟气中常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氧化物。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氧大210倍,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含量为21%,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0.1%时,血液中将形成50%的碳氧血红蛋白和50%的氧合血红蛋白,造成一氧化碳重度中毒,会使呼吸中止。

有些气体(如笑气、醚类)吸入不会使人窒息死亡,但对人体有麻醉作用,导致人被麻醉后神志不清、活动能力下降而无法及时选离现场,最终会被火烧死或因其他因素致死。

火灾烟气温度可高达几百度,在密闭性高的空间内(如地下室)烟气的温度可高达千度。人对高温烟气的忍耐是有限的,65℃时,可短时忍受;120℃时,15分钟内可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140℃时,可忍受5分钟;170℃时,可忍受1分钟;温度再高些,1分钟也忍受不了,会有强烈的疼痛感,心率加快,肌肉痉挛,出现休克,以致不能及时逃离火场而被烧死或因其他因素致死。

火灾烟气对可见光有较强的遮蔽作用,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同时火灾烟气中的氯化氢、氨气和氯等气体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人睁不开眼睛,严重影响逃离现场的速度。

来源:塔城消防

编辑:邢晓月

审核:孙萍、康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