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探员 | Roy

这次去探的店叫做“虾米仔酱海鲜”,位于江南西紫玉大街,坐标定位在科尔酒店后面即可。在某点评网上,它被归类为海鲜餐厅,至于前面加了个虾米仔Little Shrimp的缘由,我猜想大概是以虾为主角作出品吧。

后来才知道,虾米仔主打以特制酱料赋味的东南亚菜式。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两位老板,据说都有餐饮业相关背景。他们一位负责料理总控,一位负责厅面管理,每天坐镇各司其职。对比一些只懂投钱雇人却不谙营运事务甚至不常驻店的老板,这家新店的走势会相对更平稳踏实一些。

店内装修走的是清新简洁路线,自然养眼的翠绿色系。菜单内容以海产类食材配搭各式酱汁为主打,一些主菜的吃法比较另类(稍后介绍)。

令我颇感意外的是,地处江南西美食商圈的虾米仔在开张四五个月后,仍未见任何一家美食媒体前往报道,按照时下各式美食媒体的洗店惯性,虾米仔这种装修风格同菜式出品,应该很难逃出他们的法眼才对。

不知是商业软文价格未谈拢,还是美探记者搜店看漏眼,抑或两位老板行事低调不想主动推广,总之,这家店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于食客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来店就餐的,没有受一些夸张文案所诱惑而提高拔草期望值,对每一道菜每一口茶的感受,都是最纯粹的初尝体验。

当天我们三人同行,经过老板热情而不硬销的推介,我们挑选了一些合眼缘的菜品。其中奶香咖喱酱海鲜套餐、海鲜焖面、冬阴功可归为一类,因为它们的主要食材都大致一样。

奶香咖喱海鲜套餐,摆盘卖相比较特别,以一张较厚的吸油纸代替传统餐碟盛放主菜及酱汁,听店家介绍此方式可以让食客找回儿时一帮小孩用大盘共享美食的情形。至于能否勾起回忆的共鸣,那就见仁见智了。

先试酱汁,经勾芡后,汁体调制得偏稠,能基本挂满于食材表身,又不会泻开到吸油纸之外。因为是东南亚口味,所以酱汁大都加入了花奶和椰浆,但甜度较高,且掩盖了本来就不浓烈不出彩的黄咖喱底味。

主菜内容包括虾、白贝、青口、蟹钳、玉米等,当晚侍应说厨房蟹的数量不够,告知补多几只虾。

这里暂不讨论海产是否冰鲜货,就虾而言是扣分项,主要是因为煮得过熟,虾肉粗涩干硬,鲜味颇淡,不知是否还与虾身未解冻完全便灼熟有关。套餐伴碟的蔬菜虾饼,倒是比较香脆可口。

海鲜焖面,面条类似细幼意粉的口感,干焖的做法通常是小火把汤汁逐渐煨渗入主料,收汁后上碟,因此建议店家把汁味调浓一些。

因提前知会了店家把冬阴功的酸和辣都加重,所以成品尝起来还是比较对味的。每一家餐厅对冬阴功的烹煮都有各自的用料配方,虾米仔毕竟不是纯正泰国风味,其冬阴功在南姜、香茅的比例上感觉下手比较轻,又因为其中一位老板祖籍台山,汤里面能尝到适当的咸鲜味,这应该是台山虾酱的功劳。

虾酱炒饭,则是明买明卖的台山虾酱引领风味,厨师炒饭时还加入了辣酱与洋葱,使饭粒在咸香的基础上增加了辣甜的层次。

咖喱豆腐蔬菜煲,店家说为了适应广州人的口味,把原本相对浓稠的咖喱汁调成甚稀的咖喱汤,可我觉得此举两头唔到岸,蔬菜与汤汁可说是貌合神离,成为了一碟鸡肋。

诚然,店家在待客礼仪、出餐摆盘、菜品设计、沟通服务等方面都下了心思,时常有老板的当地同乡老友到店聚餐,在一定程度上,虾米仔也保持了应有的异国情怀。

但毕竟面对的消费主力群体是国内本土食客,对于酱料口味和烹饪做法,是坚持自我把独特风格发挥得更淋漓鲜明,还是为迎合大众将出品优化得更趋合理,或者还需要店家与食客在不断交流中再作思量和定夺。

这也是一些外来品牌,一些真正想把餐饮做好的诚挚商家同样会面对的尴尬现状之一。愿更好吧。

PS:如果想去这家餐厅体验一下,请关注【品城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虾米仔”三个字就能获得餐厅地址啦。

你还知道哪些值得Roy哥推荐的美食呢?请留言告诉我们,说不定下一站我们就会去那里哦!(商务合作、美食探店,请联系微信:Yao_DaQiu)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