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成都高新区召开产业培育大会,

正式发布

《关于深化产业培育

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意见包含六大部分,共计十八条细则。

欲了解意见,从三个关键词开始。

成都高新区首次

把产业培育作为“生命线工程”,以“深化产业培育”为主题的政策性文件,这在成都高新区近年来制定的产业政策中尚属首次。

“培育”二字意味着成都高新区打造和培育现代产业思维迎来全新变革:

成都高新区将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等主导产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助推新经济发展和新动能培育。

摄影 郑毅

关键词1:载体

打造500万平米创新创业载体

最高可获500万元奖励

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发展空间,这对于不少资金匮乏的初创型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比较先进,反观差距,此次出台的意见,尤其重视对创新创业载体的提质增效,重点支持各类孵化载体并鼓励楼宇聚集培育优质企业。

意见明确:

成都高新区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20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

对经认定的孵化载体,每年按照新增企业数量、入驻企业年度销售收入、获得专业股权投资机构融资额、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上规入库企业数量、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年度对地方实际贡献等进行综合评价排名,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

目前,成都高新区的创业载体在全市具有领先优势:

▶ 全区现有载体面积430万平方米、孵化器(众创空间)93家,孵化器内在孵企业数达9203家。

▶ 认定公共技术平台达92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1家,资产规模超过20亿元。

▶ 拥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9个、聚集国家级创新研发机构40个。

关键词2:人才

鼓励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大学生创业

政策帮扶实现 “量身定制”

在创业创业大潮对人才的吸引中,成都高新区凝聚的人才主要涵盖高层次人才和刚走出象牙塔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这两类人群是成都高新区区域创新的“生力军”。

无论是高层次人才还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都可以实现政策帮扶的‘量身定制’。高层次人才的创业项目多处于行业顶端,而大学生创业者的项目多处于孵化阶段,更深层次观察,这种差异化的政策帮扶举措背后,是成都高新区打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关键一招。

● 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对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校专家教授、海归高层次人才、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及有过多次创业经历的创业者等创立的企业,给予最高3年、500平方米创业空间支持,视团队规模提供5套以内的人才公寓,保障提供对应的子女入学学位、购房资格。若所设立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则按照股权融资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

● 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

在政府示范孵化器内设立青年大学生创业工作室,配备办公设施设备,鼓励青年、在校大学生和毕业未超过五年的高校毕业生到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通过评审的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可享受不超过两年的免费入驻。

目前,成都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总量达52.5万:

▶ 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6名,

▶ 与19名院士建立合作,

▶ 拥有四川省顶尖团队37个,占全省40%。

关键词3:资本

加速培育产业生态圈

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

融资难、融资贵仍旧是摆在不少早期创业型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以资本的力量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资金难题,成都高新区一直在探索。

发挥资金投资效应和渗透效应,链接各项创业要素和资源,更加紧密地促进资金端、项目端、人才端的互联互通,尤其以资本吸引力促进市场主体加速涌入,更好地培育产业生态圈。

意见规定:

● 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

重点对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进行市场化投融资扶持,新经济创投基金所投股权的一定比例份额可按固定收益由创始团队、战略投资机构(人)回购。

● 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应用场景专项资金

对技术领先、市场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首台(套)新产品新技术,在指定平台发布需求并达成交易的,经认定后,按交易额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贴。

信息来源: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宋嘉问

编辑:严沁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