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01

1949年5月,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打击,国民党在大陆上的军队只剩下两大重兵集团——占据湘、粤、桂地区的白崇禧集团,以及占据川、滇、黔、康地区的以胡宗南为首的西南地方军事集团。两大集团兵力约在100万左右。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为了全歼中南-西南的国军,解放军采取了“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的方针”,决定首先占领广州,然后迂回至敌之侧背,占领柳州、桂林,包围白崇禧集团,然后占领贵阳,切断白崇禧集团与胡宗南集团的联系,从贵阳和陕南方向,形成对胡宗南集团的包围。待歼灭白崇禧集团后,大军由广西进入云南,大胆迂回,抢占边境,阻止国军逃往境外。

12月9日,当解放军在广西扫荡桂系残余时,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并扣押了西南军政长官张群、第8军军长李弥、第26军军长余程万等在滇国军军政大员。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卢汉

卢汉和张群关系比较好,也深知张群是党国核心成员之一,与蒋介石关系非同一般,所以没有难为他,把他放了。

对卢汉而言,做好李弥和余程万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两人虽然被扣了,但他们的部下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杀到昆明城外,要求交出长官,为之奈何?

卢汉一边派人说服他们起义,一边加紧调集嫡系93军开到昆明,命暂编12军赶来支援,筹集作战物资,修筑城防工事。然后又与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取得联系,要求解放军大军入滇支援。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李弥

李弥:要起义早在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时就起义了,何必等到今天!虽然拒绝起义,但李弥表示可以出城制止第8军与云南地方军发生冲突。于是卢汉放了他。余程万则说:要我们参加起义,需回部队去说服才行。卢汉也放了他。两人一去不复返。

卢汉宣布起义后,蒋介石任命从广州撤到曲靖的陆军总参谋长汤尧为陆军副总司令,李弥为云南省主席,余程万为云南绥靖主任,并命令汤尧指挥第8军、第26军以及陆军总司令部残余部队共3.3万人,进攻昆明。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汤尧

与此同时,刘伯承和邓小平命二野第五兵团第49师驰援昆明,又命第四兵团提前进军云南。卢汉据城坚守,解放军大军来援,汤尧反攻昆明不下,于是把军队撤到了开远、建水、蒙自一带,并将其改编为第八兵团,计划在滇南建立反攻基地。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950年1月,陈赓率领二野第四兵团入滇,并指挥四野第38军迂回占领河口、金平一线,切断国军第八兵团撤往越南的通道。随后,陈赓大军发起了滇南战役,歼灭了第八兵团的主力2.7万人,活捉了汤尧,这是国民党军在内战中被俘的官阶最高的将领。滇南一战,也被称为“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解放军进入昆明

李弥和余程万运气好,在战乱中乘飞机逃到了台湾。

谁也不曾想到,滇南战役逃出的2支国军小部队开进了缅甸,后来竟发展成了老缅泰边境地区最大的一股武装力量,并造就了闻名世界“金三角”。

02

李国辉,时任第8军709团团长。

部队被打散后,李国辉率领残部一路狂奔,想赶在解放军追兵封锁边境前越过界河,然而,中越边境早已被封锁了,中缅边境上是莽莽苍苍的丛林,山高林密,环境险恶异常,犹如当年的野人山。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李国辉

李国辉十分清楚跨过中缅边境线意味着什么——一入丛林深似海,从此无家飘零人。

强壮的士兵轮流在前面开路,他们挥动砍刀,要从墙一般厚的藤蔓和灌木中劈出一条小径,迎着瘴疠、蚊虫、毒蛇和野兽前进。队伍不断有人倒下,不久,粮食也告罄了。

李国辉下令宰杀牲口,扔掉重装备,派人打猎捕食,一行人靠着求生的本能,坚持了12天之后,终于遇到了一个山寨,获得了补充和休整。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孤军

几天后,李国辉率残存的700余人到达了位于老缅泰三国交界处的大其力小勐捧,在这里他们遇见了第26军278团副团长谭忠率领的600余人,之后又会合了流亡在缅甸车佛南的原中国远征军第6军93师200余人,三支部队会合后共计1500余人。

这群游兵散勇,迫切希望找到组织。通过唯一的一部电台,李国辉等人与台湾方面取得了联系,详细汇报了情况,并请求支援。

台湾方面表示目前形势危急,无力支援,随后汇来5万泰铢,希望他们自行解决出路。

回不了大陆,去不了台湾,一切只能靠自己。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孤军

4月,经过集体讨论,三支部队合并,李国辉任总指挥,谭忠任副总指挥。他们修建营地,招兵买马,建设根据地,打算长驻下来。此后,从云南方面陆续逃出来的散兵、地主、土匪纷纷前来投奔,国民党残军很快扩充至3000余人。

异国孤军,生存不易,除了团结一致之外,还需要与当地人搞好关系。

好在当年远征军在缅甸打过日本人,当地土司对国民党军比较有好感,再加上缅甸华人华侨也不少,靠着土司的零星资助和华人华侨的捐助,才勉力维持了下来。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孤军

靠别人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求生存、图发展,李国辉把部队进行了分工,一部分警卫备战,一部分营造房舍、参加屯垦,最后一部分跑马帮从事运输贸易,并为商人保镖护商,也参加贩卖鸦片等活动,如此一来,复兴部队财政状况迅速好转。

此后,李国辉又发起“军民联姻”运动,鼓励未婚士兵迎娶当地女子,其部下甚至和大土司结成了姻亲关系,这样国民党残军终于立住了脚跟。

国民党残军开进缅甸,引起了缅甸国防军的注意,他们慢慢集结兵力,准备伺机围剿。

5月,缅甸国防军集中6000兵力、3个炮兵连、1个战车连,空军连日运送弹械,在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后,缅军摊牌,责令国民党残军限时缴械投降。

李国辉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缅甸人的通牒,他告诉部下,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必须猛必须狠,为生存而战!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孤军

6月13日起,缅甸空军连续侦查和轰炸残军据点,16日,地面部队开始多路进攻。

国民党残军用高射机枪击落了缅军空军司令的座机,又在地面击溃了缅军的多路进攻。

为扭转战局,7月9日,缅甸陆军总司令奈温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依然被击败。

国民党军虽然在中国内战中是败军,但在东南亚横着走,一点问题都没有。按缅甸政府在联合国控诉时的说法:他们是一支拥有美式先进装备,有着十年军阀混战,八年抗日战争,三年内战经验的部队。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孤军

03

武力解决不了,那就谈判吧。

1950年8月9日,奈温将军照会李国辉,表示如果李将军有和谈诚意,那么下次缅甸军发动进攻时,希望李将军率部后撤,以便对政府对外界有个交待。意思很明显:给个面子,下次我一进攻,你就假装败退,让我好交差。

李国辉表示对缅甸领土没有野心,只是暂时借用一下,希望双方和平相处。

8月22日,奈温和李国辉达成协议:国民党残军撤出大其力进入山区,缅方让地方政府提供粮食。

25日,国民党残军陆续撤出大其力,进驻缅泰边境的孟撒,孟撒有四十几个村寨,粮产丰富,是一块理想的根据地。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孤军

军事上,缅甸政府打了败仗,外交上,缅甸政府也不成功。

缅甸政府在1949 年12 月17 日便宣布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断交。

由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缅甸只能找美国诉苦,请求美国向台湾方面施压,撤走军队。

美国认为这支残军价值不大,留在缅甸会吸引缅甸政府的火力,让缅共坐大,不利于缅甸的稳定。于是几次要求台湾方面把人撤走,或者向缅甸政府缴械投降。

作为残军和台湾方面的联络人,李弥表示:要复兴部队向承认大陆政权的缅甸政府投降,那是不可能的,兄弟们不同意!但是,为了照顾美国佬的面子,李弥指示李国辉撤到孟撒,这也是上面李国辉与奈温达成协议的原因之一。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孤军

李弥是怎么成为联络人的呢?

李国辉等人第一次用电台向台湾方面汇报情况后,李弥便知道了这支部队的存在,于是主动请缨,“拟即赶赴滇南地区,收容部队,负弩前驱,为国效命。”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原来的军政要员除了少数嫡系继续留用外,大多数人都只挂了个虚职,无所事事。李弥不甘寂寞,希望借这支残部翻身。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孤军

1950年2月,李弥不待蒋介石批准,便从基隆乘船偷渡到了香港,4月到达泰国曼谷。

在曼谷,李弥经台湾方面驻泰武官陈振熙协助,与缅甸残军取得了联系,并以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身份,指导这支部队。

为了保住这支部队,李弥拿出了10万美元的私人积蓄,送给残军做给养,又多方争取,让台湾方面同意每月提供10万泰铢的军饷。

掌握了部队的军饷,就掌握了部队,更何况李弥还是李国辉的老上级。于是,国民党孤军就成了李弥坐镇曼谷遥控指挥,李国辉在当地实际指挥的格局。

04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后,美国一改之前的态度,开始重视这支部队。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朝鲜战争

美国“东南亚军援团”访问泰国时,李弥与代表团团长厄斯金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表示复兴部队可以反攻云南,牵制大陆军力,减缓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压力,同时希望美国方面给予援助。

厄斯金表示愿意提供武器装备和经济援助,前提是不违反国际法。但是,随着朝鲜战局吃紧,美国人也不讲什么前提了,杜鲁门指示中情局实施援助计划。

美国都表态了,台湾方面自然得跟上。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麦克阿瑟和蒋介石

1951年2月,台湾方面和美国中情局将一批武器装备运抵曼谷,再经由泰缅边境送交国民党残军——美国早就给泰国打了招呼,要求泰国政府暗中给复兴部队以支持。

李弥看到时机成熟,从曼谷来到了孟撒,直接指挥这支部队。

3月,李弥将部队进行了改编,下辖第93师和第193师,总兵力超过3万人(包括随军家属),势力范围北到密支那,南抵泰国清迈府,东达老挝山区,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是台湾面积的5.5倍——这便是后来著名的金三角。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位置

1951年5月,李弥在孟撒召开作战会议,计划大举进攻云南。

5月26日,李弥亲率1万余人从滇西南入境,一度攻占了镇康、双桥等8个县,在此期间,美军飞机5次飞临云南,空投武器补给。

解放军第13军、第14军联合公安边防团、军分区基干团等9个团,采取诱敌深入,断其退路的战略,计划围歼李弥部。

李弥在滇南战役吃过一次亏,这次格外小心谨慎,闻到杀气的他及时把部队撤了回来。

7月,李弥兵分三路,再次进攻云南,很快被解放军击败。这一次李弥依然很机警,硬是让解放军把围歼战打成了击溃战,损失很小。

两次反攻失败,李弥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开始把注意力转到内部建设上来。在他看来,入滇失败除了武器装备不足外,新编部队战斗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为此,李弥开办了军政大学,对基层军官和干部进行轮训,军政大学除了军事外,还设有行政、财税、电讯、政工等训练班,吸引了大量缅甸、泰国华人华侨青年前来学习。军政大学共开班了4期,培训了2800余人,后来金三角大名鼎鼎彭家声、罗星汉都是军政大学的学员。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果敢王彭家声

内部整训的同时,李弥还积极发展统一战线。他和缅甸境内克伦族和蒙族反政府武装建立联系,互换粮食枪械,互派人员常驻对方,协同应付缅甸政府军的围剿,甚至试图结成联合对抗缅甸政府军的军事联盟,推翻缅甸政府。

双方冲入愈演愈烈,反政府武装甚至一度南下毛淡棉,尝试开辟海上补给通道。缅甸政府请来了8000名剽悍骁勇的克钦族士兵,又重金招募了4000名印度雇佣军前来助剿,依然战败。

如果没有外界干预,缅甸政府很有可能撑不住。

05

国民党残军在异域大放光彩,李弥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曼谷大酒店,有澳洲女记者问李弥:“李先生,您是云南省主席,外面称您为云南王,您打算什么时候返回昆明?”

李弥笑道:“我要做云南王不大容易,要做缅甸王却易如反掌!”

此话一出,震惊东南亚,如此狂妄的话,连蒋介石听了心里都觉得膈应,缅甸政府更是被啪啪打脸。

悲愤交织之下,缅甸只能再次求助美国和联合国。

美国人觉得这支部队既不进攻大陆又破坏缅甸和平,没有存在的必要,要求台湾方面将其撤走。

迫于美国的压力,1953年2月,蒋介石将李弥召回了台北。李弥回台后,上书蒋介石,反对撤军,甚至不惜以辞职相要挟。蒋介石自然是不愿撤军的,但是面对强大的国际压力,他只能表示原则上同意撤军,但强调“无法完全掌握这支军队”

继美国之后,联合国也做出了撤军的决议。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金三角孤军撤回台湾

1953年11月到1954年3月,金三角陆续有6750国军将士撤回了台湾。

台湾方面宣布:已经从缅北撤回全部军队,没有撤回的与台湾再没有关系。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手持军旗的士兵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蒋经国迎接撤回的士兵

当然,这都是做给外面人看的,蒋介石怎不会轻易放弃这支部队。1955年,蒋介石派原第8军副军长、有游击战专家之称的柳元麟秘密潜入缅北,指挥留下来的部队。柳元麟到任后,一直很低调,只是搞点特种作战,暗中积蓄实力,等待反攻时机。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柳元麟

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幻无常。

等待柳元麟不是反攻时机,而是扑街的日子。

1960年,中缅签订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中缅两国边界问题协议》,两国划定了的边界。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中缅两国边界问题协议》签订

为了保证勘界的顺利进行,也为了解除缅北国民党残军的威胁,中国主动提出帮助缅甸政府解决金三角国民党军队。这一提议提议正中缅甸政府下怀,缅甸早就想请解放军入境剿灭这支令人头疼的残军了,一直羞于启齿,又担心解放军入境后支持缅共,所以一直在犹豫。

为了打消缅甸政府的疑虑,军委命令解放军只深入缅甸国内20公里,“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1960年11月,解放军第13军39师联合云南边防部队在边境集结,缅甸国防军也调集了5000精锐,启动了“湄公河之春”行动,共同围剿金三角国民党残军。

这次行动比较成功,但没能全歼国民党残军。

为了保存实力,柳元麟指挥这支部队分路突围,撤往老挝、泰国边境。

缅甸政府抓住了把柄,再次向联合国控诉,台湾方面又一次受到国际社会谴责。蒋介石无奈,只得命令柳元麟撤军。但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这支军队已经扎根金三角,不少高级将领都在这里成家立业,不愿回台湾。

06

柳元麟带领总部和嫡系撤走后,第5军军长段希文率部来到了泰国北部边境,把军部设在了一个叫密梭罗的小山村,后改名美斯乐,第3军军长李文焕则率部来到了泰北清迈的唐窝安营扎寨。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段希文和李文洪

从1966年到1970年,台湾当局一直在争取段希文、李文焕率部回台,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始终达不成共识。由于从台湾方面争取补给无望,加上反攻大陆已无可能,段、李宣布不再与大陆为敌,同时断绝与台湾的关系,转而投靠泰国政府,向泰王宣誓效忠。

此后,应泰国军方要求,段希文和李文焕出兵攻打泰共和苗共,在付出重大伤亡后,终将其平定,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投名状。

泰国政府感念他们浴血奋战,赐予他们公民权和居留权,之后残军中的老弱官兵和家属迁往泰国北部山区,被安置在“自立村”,自力更生,依靠正当职业过生活,精壮则以雇佣军的形式常驻泰北。

泰国政府虽然给了残军一片生存之地,但是也把孤军的生存空间牢牢限制在了泰北山区,他们子弟不允许到泰国的城市求职求学,只能守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自立村,过着难民一般的生活。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泰北残军子弟学校

1982年,台湾作家柏杨亲访泰北残军,看到残军仍然过着没水没电的悲惨生活,深感震惊。经柏杨奔走呼吁,香港和台湾掀起了救济风潮,为残军送来大量钱财物资,资助残军子弟上学,残军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柏杨

在台湾民众的心中,始终对这支落异域、坚持斗争的残军有亲近感和歉疚感,所以不仅为残军提供了大量帮助,还向他们敞开了台湾大门,包括留学和居留。此后,每当有泰缅侨民的相关报道出现,都会引发台湾社会的高度同情,责难政府未善尽保护国民之道。

转战老缅泰:亡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泰北义民文史馆

近年来,泰国政府加紧对残军后裔实行“泰化”政策,或许第四代,第五代就会完全“泰化”了。

1980年,残军领导人段希文病逝,追悼会上,有这样一副挽联:

扬威异域,树立风范,领到中原豪士,开荒拓土,孤忠撼中外,功勋永铭照佛国。

创立会馆,惠泽同乡,相率南诏健儿,兴学建教,桃李满天下,楷模长留在人间。

战争远去,生活依旧,当一代传奇谢幕,后来者回归普通。

从1981年至1984年,泰北孤军逐步向泰国政府交出武器,战士全部退役成为农民。

时间流逝,曾经盘踞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及其后人,就这样随着时代大潮,以不同的方式分别融进入了当地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