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段,许穆夫人描写自己打着马,快速赶路,打算回祖国吊唁,结果许国的大夫前来阻止,大概是觉得女子抛头露面不是很好,许国想用外交手段解决此事,不想贵为国君夫人的许穆夫人出面。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就在齐国的朝堂之上,请求齐桓公帮卫国复国。

春秋时,卫国被狄人打败,在宋国的救助下,生存下来的老百姓一共才七百多,再加上南部共滕地区的民众,一共是五千多人。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实在少的可怜。此后,公子申被拥立为国君,是为卫戴公。

由于卫戴公悲伤过度,不到一年就死了。公子申的弟弟公子毁便接了国君之位,是为卫文公。

那时候已有不少的女诗人,如庄姜、文姜等,但说到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当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

别的女诗人写诗,都是期期艾艾、不积极向上,不健康阳光,抒发的都是奴隶主阶级的享乐主义情绪,或者是小资情调的忧愁,并没有跟国家大义、人民生死紧密联合起来。

许穆夫人则不同。她的身世就比较奇怪。

卫惠公刚上台,势力不稳,为了扶植政治力量,齐襄公就安排了卫惠公的母亲宣姜,和卫惠公的兄弟昭伯顽结婚,之后,他们生了五个孩子,公子申、公子毁、公子齐子、许穆夫人和宋桓夫人。

许穆夫人嫁给了许国国君,生活的也不错,也有了孩子。

按理说,她入了许国国籍,不再是卫国人,顶多算是个“卫裔”。但是,当听闻自己的祖国蒙受大难的时候,她心系的是国家安危,想着的是自己的同胞兄妹,所以,不远万里,坐着马车日夜兼程,跑到齐桓公那里大声哭诉,请求齐桓公的帮助。

她作了一首非常凄惨的诗,诉说自己祖国的不幸和心中的忧愁。

这首诗在收在《诗经》里,名《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秭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歌的背景,就是卫国灭亡的时期,诗歌的内容,则是许穆夫人讲述自己去齐国求情,希望齐国帮助卫国复国的过程。

第一段,许穆夫人描写自己打着马,快速赶路,打算回祖国吊唁,结果许国的大夫前来阻止,大概是觉得女子抛头露面不是很好,许国想用外交手段解决此事,不想贵为国君夫人的许穆夫人出面。

可是许穆夫人如何想的呢?她沉痛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自己思念自己的母邦。母邦有难,自己的心得有多沉重难过。”她表示自己:“不能旋反”“不能旋济”——不愿回许国,她要救自己的母邦卫国。

一方面她对许国只说不做的行为感到气愤,另一方面又对祖国的命运感到担忧。这个时候,国家都灭亡了,自己怎么能置身事外?所以许穆夫人在诗的最后一段说:“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你们这些大夫国君,不要指责我有过错。你们再那里考虑上百次,也不如我亲自跑一趟来的有用。

许穆夫人确实为女中豪杰,女中丈夫。她的性格极其坚毅刚烈,做事爱憎分明,干脆利落。从这首诗就能看出她毅然决然的爱国之心和实际行动。

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就在齐国的朝堂之上,请求齐桓公帮卫国复国。

她对故国的关爱溢于言表,令人动容,她对狄人的控诉,想来也是慷慨激昂,铿锵有力。

齐桓公听了,就被深深打动,他决定不惜血本,帮助卫国复国。

齐桓公首先派兵保护卫国的老弱残兵,然后帮卫国建立新的都城。接着,在卫文公的励精图治下,大力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发展教育事业,教化百姓,任人唯贤,休养生息。卫国又焕发了蓬勃生机。

卫国成了最后灭亡的周代诸侯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