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的加班时间老板不知道,它清楚得很!

本文字数:3043|预计5分钟读完

深耕蓝领生态圈,从工具切入,安心记加班想打造蓝领的用户闭环。

作者丨姚心璐

编辑丨韩璐

张全以前有个习惯,每天在工厂加完班,拿出日历本,记下今天的加班工时。

和许多工友一样,张全的固定薪水仅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收入主要构成是加班费。工厂有考勤人员记录每个人的加班工时,月底以此为凭证发薪。

一次发薪时,张全和工友都发现,比预估少了四五百元,他们找到考勤员希望核实工时,工友对照自己的日历本指出了漏记时间,随即拿回了500元加班费,而张全因为无法说清时段,只好作罢。

从此张全留了心,每次下班前就拿出日历本,将加班时长、班次和对应薪资一一记好。

工人们记得密密麻麻的日历本,引起了厂长姚笛的注意。

那是2013年,三十多岁的姚笛,已先后在西门子和伟创力做了10多年的工厂管理,创业火苗燃起,他看好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只是苦于切口难寻,他一直想从最熟悉的蓝领工人群体入手,从他们的需求中发掘机会。

记录加班工时的小工具,似乎正合适。

工具出发

2014年,帮助工人记录加班时间和薪资的工具“记加班”上线,三年后,获小米、顺为等投资的数千万A+轮融资,今年9月,再次拿到小米和蚂蚁金服领投的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目前,记加班月活达350万,注册用户近2000万。

回顾创业经历,姚笛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是对蓝领生活很熟悉。

“很多人在做‘蓝领项目’,实际上,多半工人不知道蓝领是什么意思,他们只是打工挣钱,不会接触到蓝领概念。”他向《21CBR》举例。

安心记加班创始人 姚笛

因为熟悉,使他能够确定“记加班”的有效性。在面对“工厂是否会认可这种自行记录加班”的疑问时,姚笛称:大多工厂不会故意克扣薪水,只是如果无意中漏记,工人不来讨薪,就乐得省钱;如果工人能准确判断漏记时段,有车间监控为证,工厂则会按记录补发。

可姚笛创业缺乏移动互联网的知识和人脉。机缘巧合,他在创业媒体上读到老范(记加班联合创始人)刚刚写就的互联网家政行业分析,大为赞赏,随即设法联系对方。几次深谈后,老范被拉进了“记加班”,为团队补上了短板。初创时的10个人,一半是姚笛从原公司带出来的,制造业背景,另一半则由老范找来的,产品技术背景。

经历将近半年研发,2014年5月1日,“记加班”初版上线。蓝领App概念颇有吸引力,不久即被小米应用商店选中为“编辑推荐奖”,在商店首页,免费给予了一个周的推广位。

“小米用户中有很多工厂用户,和我们定位很配。”姚笛说,推荐阶段每天就有数万下载量,为“记加班”带来了第一批种子用户,“我们觉得这事做对了”。

首战告捷。对于姚笛来说,工具只是起步,他的愿望是以此为切口,聚集工人群体,打造蓝领专属生态圈。

作为切中痛点的App,“记加班”具有两面性,优点是因为记录功能使用方便、用户停留时间长,用户黏性高。另一面,单一工具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与使用记账工具的用户类似,有记录加班习惯的工人,属于“高自制力”类型,更多工人没有毅力坚持,工资多少也放任自流。

他需要更多理由来吸引蓝领们打开应用。

首次使用“记加班”时,用户需要设置底薪、加班时薪、以及节假日的薪酬倍数,加之自愿填写的工厂名称、用户定位,应用获得了一批相当真实的工厂薪资数据。

“工人找工作,最关心工资高不高。用户提供这么多数据,我们可以做出工厂收入排行榜,吸引更多人来看。”姚笛说。

于是,有了第二个产品雏形,姚笛将其命名为“厂点评”,目标是做“工厂版的大众点评”,“大众点评帮助用户选餐厅,我们帮工人选工厂。”在工资信息基础上,应用为每个工厂建立了单独页面,用户可以针对工厂环境、福利、甚至食堂和工友做出评价。

比如,“车间空调非常凉爽,但小领导爱套路,喜欢找其他部门麻烦,”在一家工厂页面下,一位工友这样评论。

一个小插曲是,“厂点评”上线不久,姚笛在记加班的名称前加上了“安心”两字。这来自另一位创业好友的教训,对方同样以功能命名应用,结果上线更多产品后,发现用户不知道新老产品出自同一公司,对新产品信任度不足。

“他很后悔没有给自己起个品牌名,特意提醒我。”姚笛便决定以“安心”为品牌,取意“打工路上,一路安心”,“以后做其他应用,也可以提高认知度。”

从社交到招聘

每个工具型应用都有一个社交梦,“记加班”也不例外,“打工圈”曾是姚笛规划中的另一个拳头产品。

他判断:“人们喜欢报团取暖,蓝领人群也需要独立的社区平台。”2015年中,“记加班”App中加入了“打工圈”页面,交互类似百度贴吧,有兴趣、心情、工作、家庭等多种主题,分为不同“圈子”,用户可以在圈子中发帖、跟帖。

2016年底,公司曾计划将“打工圈”拆分,在记加班应用中保留页面的同时,将其作为独立App运营。然而,姚笛和团队发现,“打工圈”的用户增长逐渐遭遇瓶颈,与此同时,另一个蓝领社交应用“快手”发展成了爆款。

“蓝领社区一定是方向,判断是准确的。”姚笛分析,“回头看,成功的是短视频,不是图文社区。”这对“记加班”团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以图文为主的“打工圈”虽然仍保持了一定活跃度,但已难成“爆款”。下一步,是跟随趋势加入短视频,还是另谋出路?

团队争论时,姚笛又有了新想法。

做短视频,能否比过快手?很难。“记加班”虽然同样面对蓝领用户,但以工人群体为主,与快手中展现丰富乡村生活的“留守蓝领”相比,“工厂蓝领”一则工时长、二则环境单一,不利于内容创作;快手团队还擅长技术驱动,以算法和匹配形成竞争优势。

回到姚笛和创始团队的工厂管理背景,他觉得自己团队的优势在于“用户理解” 和产品导向。都市创业环境中,真正理解工人需求的创业者太少,理解工厂生态、运作模式、游戏规则的创业者更少。

扬长避短,他要做一件发挥团队所长的事:招聘。事实上,回到筹划“厂点评”时期,工厂薪酬的数据积累,即为“用户点评-用户留存-发展社区”铺路,另一个方向,指向招聘。

多年厮杀,白领招聘市场早已一片红海,唯独蓝领招聘,仍停留在线下中介。姚笛熟悉这个市场,同时,“记加班”的应用加持,他又具备线下中介难以触及的优势:“因为地域隔阂,线下的地方中介很难向全国扩张,离开固定区域,就失去了认知度;‘记加班’在全国都有用户,便于认知。”

2018年初,姚笛在上海、深圳、昆山、东莞、郑州等地开设线下招聘门店,起名“安心找工作网”。未雨绸缪的品牌“安心”派上用场,“现在工人把我们简称叫‘安心记’,品牌有认知了,”姚笛说。

“找工作”的模式是线上线下结合,除了门店,在“记加班”App中,同样为找工作单独设置了入口页面,用户可直接线上报名,会有专属“经纪人”对接。

在这项新产品上,姚笛将他的“用户理解”发挥到极致,工人担心黑中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他让产品经理在工厂的招聘页面中,写明每条信息,详细到“每月10号发工资,由人力资源代发”、以及“入职发放饭卡、吃饭在工资中扣除(大概20元/天餐费)”。

工厂招工有“返费”传统,缺工越严重、返费越高,最多高达上万元,为避免工人担心受骗,姚笛设计了“日日返”,将工作满1到2个月方能拿到的返费,进厂就每日分发,解决了许多蓝领找工作进厂时没钱吃饭的窘境。

姚笛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他希望明年底,能够达到百城百店。“门店、工人报名人数达到量级,我们能有更多议价权,比如工厂招一千人,我们只提供1、200人,就比较弱势,如果到500人,就可以在行业中做些改变。”

姚笛以工人进厂前的体检为例,工人每次换厂需重新自费体检,最夸张的用户一个星期面试了4个厂,抽了4次血。如果“安心记”有能力影响行业,则可以提供统一体检证明减少重复体检,从而减轻工人负担。

当然,三年前“记加班”不是姚笛的终极目标,如今“找工作”也不是。他对“安心”品牌的最终展望,仍是蓝领生态圈。

“找工作是一个入口,与记加班互为补充。”他为《21CBR》描述了“用户闭环”:“蓝领出来打工,首先就是找工作,进厂后可以用记加班、下班刷刷打工圈,想换工作了,再看看厂点评,然后找‘安心记’寻找下一份工作,循环往复。”姚笛为“记加班”制定的愿景是:一亿蓝领信赖的服务平台。

至于能否成为爆款,中年创业的姚笛不急躁。他相信所有产品的爆红都是厚积薄发,而“记加班”已经拥有了“最好的种子用户”。夯实基础,他在等一个契机。(文中张全为化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