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天盛长歌》热播,豆瓣评分:8.0,口碑爆棚。

要知道,之前火遍网络的《延禧攻略》也才7.2分。

而向来低调的陈坤也再一次刷遍了朋友圈。

2003年,《金粉世家》横空出世。

贫穷少年陈坤一夜爆红,出门时都有人跟在后面喊他“燕西少爷”。

再之后,《云水谣》中的痴情陈秋水:

《画皮》中的王生:

他的颜值和演技,始终在线。

很多人都欣赏他的气质,沉默中带点倔强。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始终保持着对内心的关注。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这种特质,其实就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

02

陈坤出生于重庆一个农村家庭,全家人挤在一个只有13平的小房子里。

他7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再加上他家庭贫穷,无钱添置新衣,所以在学校里遭到了同学的孤立,从此变得独来独往。

他跟父亲的关系并不好,有一年冬天的傍晚,年幼的他和弟弟饿着肚子,走了很远的路去找爸爸拿学费,走到门口的时候闻到一阵肉香,他跟弟弟说:“等下拿到钱,爸爸一定会喊我们进去吃饭。”

结果,爸爸把钱给了他,就让他们走了。

他和弟弟饿着肚子回了家,一路都没有说话。

物质上的缺失加上爱的匮乏,这一切都陈坤逐渐变得孤僻、敏感、自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他有了“自卑的骄傲”。

比如看到同学家里条件好,就会不屑地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家里条件好吗?”这其实是他内在自卑的体现。

即使是在成名之后,他也总是习惯否定自己。

在2011年的《鲁豫有约》中陈坤不止一次提到“我觉得我自己脏”。

2003年到2008年期间,陈坤更是患上了抑郁症,整夜整夜的失眠,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他一度不敢靠近窗户,因为怕自己会忍不住跳下去。

好在最后,在一次次深夜里和自己的对话中,他终于找到了解救自己的答案,从抑郁中走出来,并建立“行走的力量”,开始关注更多人的心灵问题。

40岁之后,陈坤这样理解生命:“把自己想象成整个宇宙的尘埃,渺小同时伟大:你本身渺小为一粒沙,同时你是光本身,这是同时并存的。”

他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自由”境界:“自由只是个名词,但是如果你坚定地相信你的心是放松的,安注于完满的状态,随时随地都是自由的。”

从一个曾经自卑的孩子,成为一个传播正面力量的人,这条路,陈坤说,自己走了将近30年的时间。

03

原生家庭这道伤,很多时候别人看不见,却挡不住它一直在流血。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而印度合一大学创始人阿玛巴关也说:“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

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所有关系都会真实反映你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事。”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受到系统成员的影响。

在知乎上搜索“原生家庭”,有很多问答:

“如何在生活中克服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

“要脱离原生家庭有多难?”

武志红在节目里曾说:“你靠自己的感觉,无论是对还是错,把它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过程中你被看见了,经历过这么多的斗争痛苦,最后走到这里来,这是英雄。”

在与原生家庭的抗争中,大家都是英雄。

我们之所以要回溯原生家庭,并非为了做责任划分,而是为了两个目的:

第一、让命运的轮回在我们身上画上句号,不让悲剧和痛苦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第二、看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承认它,摆脱它,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错误的,只有当你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的时候,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因此,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

曾经在我们身上发生过的、中过的毒,应当在我们今天的清醒和自觉中截断。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04

一位心理学家曾对698个孩子进行了长达32年的跟踪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那些经历过创伤与痛苦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成长为了“有能力、自信和充满关爱”的人,并取得了学业、家庭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

在对这群孩子人格特质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这些孩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远比一般人更相信:自己的未来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

他们首先深知自己的不幸,承认自己的不幸,随后持续地与这些不幸抗争,并认真地活下去,最终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平静和力量。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现在,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要自己负责。

原生家庭只是你的起点,但不是终点。那些原生家庭亏欠于你的,你要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找回来。

首先,你要能正视这个真相:自己是受错误的逼迫过早成长起来的,本该属于你的童年生活被夺走了。

尽管我们都期待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父母”或者“完美童年”,但其实我们都清楚“完美”从来都不存在。就像是否遭遇创伤,任何人也无从选择。原生家庭、父母、童年,他们都仅仅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其次,你得弄明白,你在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上花了大量的精力。

即使你曾感受到被忽视,你依旧可以做出改变,去需要,去渴望,去坚定地拥有某些事物与情感。

最后,向前看,奋斗吧!越努力越幸运,若是起跑落后,那就用汗水换成绩。上一代不能弥补你的,你也不要带去下一代。

有人说,孩子用一生在等待父母的道歉,父母用一生在等待孩子的道谢,最后,他们都没等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特别喜欢黄磊说的话,有起跑的比赛都是短跑,可人生是场马拉松。而没有任何一场马拉松,是由起跑好坏决定的。

当你熬过雨后,终会天晴,那些曾没有伞而拼命努力的孩子,最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屋檐。

正如一位知乎网友说的:“如果你是个父亲或母亲,你就要抱着‘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想法,认真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最好。”

“但如果你是个已经成年的子女,认为原生家庭对你造成了一些伤害,而且想要改变,那你就要抱着‘原生家庭并不重要,只要自己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那就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样子’的想法,不要再想着过去的事情,而是当做自己的生命刚刚开始一般努力地去改变自己。”

希望屠龙的勇士最后不要也变成恶龙,就像遭受过家庭伤害的孩子们,长大后不要反过来企图掌控自己的孩子。

除了你自己,没人可以救你。

本文内容综合自:心灵的圈子,作者:圈姐,以及公众号青音约,作者:霁颜,文学硕士

来源 | 微信公众号:525心理网( ID:psy525_cn)一个有营养的心理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