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通讯员 王羿 张幸格

秦国 从“一方小国”到“统一天下”,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动人心魄的故事?11月16日上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梁云做客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围绕秦国的发展与崛起,直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考古学角度讲述了“秦的崛起与统一”。

据《史记·秦本纪》所载,秦人本是东方民族,西迁陇右后为周王室守卫西垂,逐渐发展,至襄公被封为诸侯,得以立国。此后入主关中,称霸西戎。春秋、战国之交一度落后挨打,至献、孝二公变法图强,一跃成为头号强国。至秦始皇终于扫平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梁云主要从事周秦汉考古和中亚考古,长年在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地区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曾参与主持“早期秦文化考古”“关中秦汉离宫别馆调查”“西天山地区游牧文化考古”等大型项目,并主持发掘甘肃甘谷县毛家坪遗址、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遗址等。在今天的讲座中,梁云运用考古资料,尤其是21世纪的考古新发现,勾勒出了秦人从西迁陇右到统一天下前后约700年、从附庸到封国再从封国到王国最后到帝国的发展梗概。

据了解,本次《考古学上所见秦的崛起与统一》讲座是“中华文明探源——古代文明系列讲座”的第八讲。该系列讲座是由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郑州图书馆、郑州市嵩山文明研究基金会主办,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和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承办的大型公益文化讲座。该系列讲座旨在通过邀请国内考古专家开展经常性文化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使郑州市民更多地了解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了解嵩山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真切领略中原文化的魅力,认识河南辉煌的历史底蕴。

转载自河南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