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50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承担科技部“97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770余项,拥有大量、持续输出的优质成果,特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成果转化中心,作为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归口管理部门,以开放心态积极开展校-地、校-企、校-院合作,欢迎各方共同助力中医药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通过本次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系列项目路演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加强药物研发机构、院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为推动医药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促进创新药物研发技术流动,打通创新药物研发成果共享的通路,实现医药科技成果的在京就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12月20日,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系列项目路演——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及大健康专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委作为指导单位,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联合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成果转化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管委会等政府机构,华润三九、威高集团、康缘药业等医药企业,启迪科技、北京久银等投融资机构,以及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成员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医院等新药研发产业链内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路演活动。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系列项目路演中医药及大健康专场成功举办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刘晖在致辞中指出,北京中医药大学是非常有特色的国家级院校,拥有非常重要的创新力量和创新体系。目前北京正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力推高精尖产业,以医药健康和前沿新型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作为北京未来产业的“双发动机”,用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新业态。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系列项目路演中医药及大健康专场成功举办

近年来,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12月3日,市人大正式发布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这部地方法规为下一步工作打开了一扇门,对整个北京地区的创新主体都是一个重大利好。科技成果的作价、收益、分配等,借助这部法规的推动,将得到很好的解决。相信北京中医药大学能够积极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包括市一级政府、区一级政府,在成果转化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希望和北中医一起,推动更多的成果走向市场,走向社会。期待着北中医在下一步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系列项目路演中医药及大健康专场成功举办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铜华在致辞中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今年中央下发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意见》,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对中医药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大好时机、全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振兴,离不开科研。科研有了成果,必须尽快转化。科研成果不转化或不能够高质量转化,就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延误中医药振兴的大好时光。今天的活动,既是对本校科研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阅,也是科研成果最终能否市场化、产品化、品牌化的一次专项体检,恳请各位领导、专家还有企业的同志把脉问诊、开方拿药、不吝赐教。本次推介活动,旨在为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优势企业和投资机构,搭建一个互通有无、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科研成果转化开路架桥、排忧解难。这是一个好的机制,一个好的平台,也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一定用好这个平台,全力服务好参与中医药事业的各类机构、各方人士。

《光明日报》前总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敬天林向与会嘉宾就《中医药成果转化的意义》专题做了主旨报告,着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阐明了成果转化对于中医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医药成果转化提供了方向路径。各位领导的讲话和报告,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现场推介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承接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医药与中华文明》项目成果。据悉,该项目是由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谷晓红书记应邀担任了课题总顾问,徐安龙校长担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国内知名专家担任课题组成员。目前已出版了4部《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系列丛书》,该丛书阐述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机遇和历史使命。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系列项目路演中医药及大健康专场成功举办

北京中医药大学精心组织了九个项目参加了本次路演:

“菊苣系列健康产品”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及张冰教授领衔下,受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973计划”、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资助下凝聚了近30年的科研成果。该产品药食两用、具明确生物活性,主要用于高血尿酸相关多代谢紊乱的防治,已研发出菊苣系列健康保健。

“参知健脑胶囊”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马大勇团队经严谨的科学研究对组方配伍而成。该药已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课题支持,适用于血管性痴呆及阿尔兹海默症等痴呆症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等亚痴呆状态。该药不同于经典的现代医学研发的单靶点抗痴呆药物,它能多维度、多通路、多靶点的改善痴呆症状,具有疗效确切、药味简单、成本低廉、质量可控等优势。

“复方苦参止痒软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主任瞿幸教授研发,自1991年作为院内制剂应用至今,主要外用于无渗出的炎症性皮肤病,是2010年北京市中医局首批价廉有效的中医特色小膏药,也是网红“北京各大三甲医院自制神药”之一。市场庞大、疗效显著、价格优势,每年限量销售5万盒,现寻求生产供应或开发为新药。

“生态经济型植物欧李新品种推广及其沙产业开发”项目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李卫东教授团队研发,选育出京欧1号和京欧2号品种,已在8大沙漠、4大沙地、3大高原推广种植1万亩,并被CCTV-7报道报道为“沙地银行”。欧李植株对荒漠化治理及沙产业解决有极强的生态价值。目前获得国家级品种2个、北京市品种2个、新品种权2个、国家级标准1个,并于2017年搭载天宫二号开启太空育种。

“改善生精功能的药食两用产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胡素敏教授团队研发,成果可作为保健食品或中成药,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少弱精子症引发的男性不育症的日常保健和治疗。大量实验表明疗效好,且无毒无副作用。

“中药山茱萸助眠饮料的应用开发”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续洁琨教授团队利用药食同源、拥有助眠功效的小分子物质等天然物质进行功能性食品研发。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委G20工程医药产业创新研发项目等4项课题的支持,已完成物质基础、促睡眠、防治抑郁症和防治AD的研究,可开发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新药。

“脂清爽保健茶”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姜艳艳副教授团队通过大量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前已完成了脂清爽保健茶的制备工艺研究、降血脂功效研究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功效显著,药食两用,工艺简单,便于产业化,制备成系列产品。

“通络止痛外用凝胶制剂”由王庆普教授团队完成,在连续两项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经过近10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通络止痛凝胶制剂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能够明显抑制滑膜增生、减少炎性介质渗出、修复损伤软骨的功效。

“静脉炎膏方”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李光宗医生团队研发,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具有携带方便,便于操作,质量可控,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病人依从性高等特点。

路演项目得到了参会各方广泛关注,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成员单位、地方政府、大健康企业、投融资机构、科技服务平台、行业协会、医疗机构、新闻媒体等数80余家单位参加了路演活动,并与科研成果团队沟通对接,部分参会单位与科研成果团队形成初步合作意向。通过本次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系列项目路演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加强药物研发机构、院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为推动医药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促进创新药物研发技术流动,打通创新药物研发成果共享的通路,实现医药科技成果的在京就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50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承担科技部“97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770余项,拥有大量、持续输出的优质成果,特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成果转化中心,作为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归口管理部门,以开放心态积极开展校-地、校-企、校-院合作,欢迎各方共同助力中医药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