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房屋留给医院

1941年的一天,3位八路军干部来到地处晋冀两省交界的黄安村,决定在黄安村设立太行抗日一分区第三战地医院。

第三战地医院又称“三所医院”,有80多名医护人员,平时伤病员近百人。这对只有50余户的黄安村来说,要安置这么多人不是件容易的事。

黄安战地医院制药房旧址

医院需要的住房有所部办公室、司药房、制药房、医疗手术房、伤病员房、看护室、伙房,还有购运药品、食品的马匹畜圈以及停尸房等。为了把好一点的房子让给医院,家家户户老小几代人只能凑合着挤到一个房间里居住。许多人家改修一下畜圈和草棚用于自家居住,而把房屋腾出来交给医院。实在安置不下,村民们就把门板、木板、家具等拿出来,在院内外支起床铺,接待医护人员和伤病员。

照顾负伤的战士,为牺牲的烈士 “安家”

黄安村除了同外村一样完成上级分配的做军鞋、送军粮、出军差、站岗哨等各项支前任务外,无偿地分担着“三所医院”的日常生活和日用品供给。男人们的主要任务是打柴供灶,接送跑差;女人们的主要任务是碾米磨面、洗涮缝补。村里有4盘石碾,9盘石磨,妇女们把一盘碾和两盘磨编为一个组,长期为医院磨米轧面。医院伙房因就餐人员太多,4口大锅常年火苗不灭。村民从山上扛回的湿柴木,不用截断就放进灶膛里。灌木林砍完烧尽了,村民就砍掉他们最珍爱的各种果树当柴烧。

“三所医院”驻扎黄安期间,从战场上送来的伤病员很多,因救治无效牺牲、就地埋葬在黄安村的烈士约200人。为了安葬牺牲的战士,村民们把留作盖房子、做家具的树木全部献出来用于制作棺木,几年功夫两道沟的杨柳树便不见了踪影。

支持八路军的信念从没动摇

1942年正月十九,一股日军准备扫荡黄安村战地医院。当他们深夜走到距黄安村三华里的方台村时,与山上站岗的我方哨兵接火。日军追赶进村,杀死杀伤村民多人。即使村里遭到敌人的血洗,但村民们支持八路军的信念也没有动摇。

一次,医院接到日军要来扫荡的消息,黄安村党支部书记、民兵指导员刘恕和医院的干部迅速组织村民和伤病员转移进山。刘恕的妻子拖儿带女艰难地行走在转移的人流里,看到别人的丈夫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心中难免产生怨气。到山里后,她好不容易见到丈夫,便把一股无名火气撒向丈夫。由于几百号人的转移队伍需要安置,更担心妻子的哭叫声引来敌人,刘恕狠狠训斥了妻子几句。他的妻子气得嚷道:“这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也不要了!”说完狠狠地把孩子扔在了地上,一个脆弱的小生命就此夭折。

珍贵的土地让给烈士们安息

安葬牺牲战士的坟墓,分布在黄安村附近的两条沟里,一条叫长洼,另一条叫蔡树洼。开始确定烈士墓地的时候,医院领导和村干部商议,首先选择村后一条名为长洼的山沟,把墓地位置初步圈定在面积只有1亩多的滩地上。

仅仅过了几个月时间,就有40多名牺牲的战士埋在了长洼沟,这片滩地很快被墓地占满。村干部又把村南的蔡树洼作为第二块墓地。稀缺的土地对于山里的农民来说是何等珍贵,可淳朴的黄安村人为了让烈士们安息,还是把地献了出来。据村民们统计,埋葬在蔡树洼的八路军烈士大约有150多人。

地占了,粮食当然就少了,村里人只得到荒坡上开垦土地。即使这样,村民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八路军,他们无悔无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