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周一):晴天间多云,偏西风2~3级,2~15℃

20日(周二):晴天到多云,偏西风2~3级,2~14℃

郑州、焦作旅游融合发展步伐加速!11月16日,在郑州、焦作融合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为整合两市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两市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郑州市旅游局、焦作市旅游局签署了郑焦旅游融合发展合作协议。

据了解,郑州、焦作两市将重点加强旅游产品融合,依托郑州市“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焦作市“一心四带六节点”空间结构布局,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打造区域精品旅游产品和线路:郑州市以嵩山、伏羲山、长寿山、五云山为重点,焦作市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为重点,共同打造郑州至焦作山地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游;郑州市依托巩义、荥阳、惠济及河洛汇流景观、康百万庄园、桃花峪景区、黄河风景名胜区、丰乐农庄、花园口黄河旅游区等,焦作市依托孟州、温县、武陟及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韩愈陵园、陈家沟、嘉应观等,建设沿黄旅游带,共同打造郑州—焦作黄河文化风情游;双方加快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等重点项目建设,结合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共同打造郑州—焦作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郑州市依托少林景区、登封武校、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及“世界功夫之都”建设,焦作市依托陈家沟景区、太极拳武校、八极拳武校、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及“太极圣地”建设,在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合作机制下,共同打造郑州至焦作中国功夫之旅体验游。

旅游交通融合、惠民政策融合也是重头戏。据悉,双方将尽快在新郑国际机场、郑州东高铁站开通直达焦作云台山等重点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提高两市之间旅游交通便捷程度;加快沿黄河自驾游、骑行等旅游廊道和绿道建设,积极开通公共交通,构建连通郑焦沿黄一带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交通大环线。两市还将面向对方市民发放具有优惠待遇的旅游年票(卡),积极鼓励景区景点加入对方旅游年票(卡)系统,条件成熟时将推出两市旅游资源共享的旅游年票(卡)。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爱红 报道

新闻延伸

News Watch

从隔河相望到深度融合

——写在郑州焦作融合发展签约之际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2018年11月16日上午,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伟等郑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与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等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在郑州嵩山饭店见证了两市政府就郑州焦作融合发展签署总体框架协议,两市党委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工信部门、旅游部门和民政部门也分别签署部门间合作协议。

从谋划到对接,从郑焦高速公路“破题”到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郑焦城际铁路投运,从焦作主动伸出橄榄枝到上升为省级战略,从焦作与郑州航空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到此次签署总体框架协议及一系列部门间合作协议,标志着郑焦融合发展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

回首郑焦融合,我们步履铿锵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郑州与焦作,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但因为一道黄河“天堑”,多少年来,焦作到郑州一直“堵得慌”,焦作对郑州只能隔河相望。

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不可比拟的交通区位优势、人才信息聚集优势以及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站位全局、抢抓机遇、科学谋划,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领,开创了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在全省的龙头带动、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省委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周边城市与郑州的融合对接,加快郑新、郑许、郑焦融合发展,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地区。”《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省委的决策部署为郑州的发展定了位,也为焦作的发展指了路。随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步伐的加快,郑州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势在必行。

焦作,作为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有助于郑州打造国际化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作为老工业基地、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和铝工业基地,焦作工业起步较早,拥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浓厚的创新氛围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为郑州“退二进三”提供产业承接转移,助力郑州加快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焦作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可以配合郑州做优做大都市生态农业。作为“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焦作为郑州市民提供了养生度假、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融入郑州,是焦作人多年的梦想。借力郑州加速发展,焦作决策者谋划已久。焦作与郑州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时机也已成熟。

对焦作来说,携手郑州、融入郑州,市委、市政府谋划有方。2016年以来,我市坚持把郑焦融合摆在重要位置,聘请省社科院专家专题研究郑焦融合战略,出台指导意见,成立组织架构,在与郑州充分对接的基础上,编制了《焦作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郑焦产业带发展规划》《郑焦制造业发展规划》《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对两市交通互联、产业协同、旅游共建等进行了顶层设计。

为加速对接郑州,2001年,我市自筹资金修建了焦郑高速公路,开辟了焦作至郑州的快速通道。此后,2013年9月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通车,2015年6月郑焦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郑州与焦作的距离越来越近。

尤其是2016年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为推进郑焦深度融合,促成了郑焦两市互发旅游年票,和郑州、开封、新乡、许昌结成旅游协同发展联盟,积极构建郑州大都市旅游圈,让郑州市民与焦作市民一样享受云台山景区优惠。我市以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为牵引,谋划实施了郑太高铁、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016年6月,郑太高铁焦作至太原段破土动工,当年郑云高速建成通车,“郑焦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我市与郑州高新区、航空港联合举办“海创会”等活动,与郑州航空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推进郑焦融合作了项目准备、战略规划。

郑焦深度融合,交通已先行,产业正对接。市级层面,我市借助郑焦深度融合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推动城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南移,正在推进郑焦产业带、郑焦融合示范区规划建设,积极为中心城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退二进三”开辟道路、寻找出路。县级层面,武陟县作为郑焦融合发展的桥头堡,规划建设142.5平方公里的华夏幸福武陟产业新城,引进郑州产业转移重大项目37个,签约投资额103亿元,正在成为郑州大都市区先进制造业的增长引擎;温县与郑州市金水区签订“飞地经济”战略合作协议,金水·温县新兴科技产业园自2016年签约实施以来,已入驻项目34个,其中7个项目投产,13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深化郑焦融合,我们谋定即动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今年5月9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我市调研时强调:“焦作作为中原城市群重要城市,在推动郑焦深度融合发展中要高标准规划,与省会城市差异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吸引力。”

王国生的指示,为焦作主动融入郑州、借势借力发展提出了明晰的思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深刻地认识到,郑焦深度融合,应当是在借势发展、错位发展、竞合发展的基础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

“我建议,郑焦两市在签订合作发展协议的同时,应该建立一个大事共商的常态化对接、高效化合作的协同发展保障机制。”在签约仪式前的会谈中,王小平的一个建议得到了郑州方面的积极响应,两市当即达成一致共识。

按照已经编制的相关规划,在推进郑焦交通融合中,我市正在建设G234焦作至荥阳、G207孟州至偃师2座黄河大桥,正在开展詹店、东海大道南延和焦温快速通道南延3座跨黄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谋划推进焦唐高速、焦平高速公路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市境内跨黄河公路大桥达到11座。同时,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济洛城际铁路、新焦城际铁路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这些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将使郑焦之间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为郑焦深度融合夯实基础。

我市以焦作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主动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推进“一区多园”建设,规划建设了智谷产业园区、科技综合体等,积极拓展与郑州创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我市依托焦作海关、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焦作查验场等开放平台,积极融入河南自贸区建设。特别是2016年,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目前正依托德众保税物流中心打造德众全球购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依托通港物流园打造跨境出口电商平台。

现在,郑焦城际铁路每天对开22对44趟列车,武陟县郑云高速嘉应观站对豫A牌照小型客车郑州绕城高速12个站点实行双向免费。郑州的一些制造业、食品工业以及科技创新企业正跨越黄河到武陟、温县落地,郑州人和焦作人已经开启了“双城”生活,郑州和焦作也已在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郑州将全方位加强与焦作的合作,按照协同、互补、共享、融合的原则,积极推进交通互联、资源共享、产业对接、生态共建等工作,促进两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马懿的话让与会的焦作高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倍感振奋,也对推进郑焦深度融合表明了态度。

从此前签订的相关协议,到11月16日签订的7个协议,郑州和焦作都在以扎扎实实的推进举措回应省委的要求和期盼,以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为两地的共荣共生厚植根基、添柴加薪。

郑焦融合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举措已经落地,郑州与焦作加速融合发展、共享丰硕成果的日子指日可待!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柏生 报道

新闻短评

背靠大树好乘凉

郑焦融合的大幕已经开启。郑焦融合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切合两地实际,为两市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郑焦旅游融合先行一步,值得点赞。作为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焦作将为郑州市民提供养生度假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可以说,郑州就是焦作的大树。我们要紧紧依靠这个大树,从方方面面进行融合。融合,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认准的路就要坚定走下去。郑焦融合一定会节出丰硕的果实,造福两市人民。

史文生

*免责声明:对网转内容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即刻撤换。稿费申领请拨打:0391-8797000

主编:王晨光/统筹:王 鹏

责编:赵晓晓/校审:王盈燕

编辑:康海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