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郭文学老师谈论老南阳,特别是南阳府文庙复建碑时,读碑文发现撰文者将卓茂、张堪、张衡的吏治并列,为李白书写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做了最生动的注脚。我在想卓茂是个怎样的人啊,仅仅听说过他让马之事,其他的更是知之甚少。

于是,查阅《后汉书·卓茂传》节选了卓茂的一段记载 文中讲: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这段传记节选翻译出来大概就是说,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外人评价卓茂的性格特征性格宽厚仁爱谦恭。起初被征召担任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效力,孔光称赞他是品行高尚的人。有一次他曾从相府外出,有个人指认他骑的马是自己的马。卓茂问说:“您的马丢失多长时间了?”那人答道:“大约一个多月了。”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把马认错了,却默不作声地解开缰绳将马给了对方,自己拉着车离去,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你发现这匹马不是你的,希望你来丞相府把马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人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匹马,于是他来到丞相府把马归还给卓茂,向卓茂叩头道歉。卓茂本性不好争达到如此境界。

后来卓茂因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任密县县令。卓茂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推行教化,从不对百姓恶言相加,说明他吏治上有利于导官清廉和爱护百姓。官吏和百姓像对待父母那样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有个人曾来告发他属下的一个亭长收受了他的米肉,卓茂屏退身边的人后询问那人:“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办而送给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那人回答说:“是我自己前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自愿送给他,他接受了,为什么又来告发他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财物。而今我因为害怕他,所以给他送些米肉,亭长最终既然接受了,所以我来告发他。”这个送礼的人,因为自己害怕官员,出于礼节送礼,却振振有词恶意评价他人生活中不够清廉。而卓茂说:“你是见识浅陋的人啊。大凡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是因为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之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用来相互亲近的礼节啊,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利用权势强求别人馈赠礼物罢了。大凡人生息之地,总是和许多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人情礼仪上的互相交往。你却不想在人情礼节上加强修行,难道能远走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亭长平素是个好官吏,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令制定的是大的准则,礼仪则要顺乎人情。如果我用礼教导你,你一定不会有怨恨;如果用法律来惩治你,你就会不知所措了吧?(如果随意)往一门法律之内拉扯,从小的方面看是要判罪的,从大的方面看是要杀头的。你且回去想想吧!”于是百姓都接受了卓茂的教导,官吏也很感激他的恩德。

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邻城听说的人也都讥笑他没有才能。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几年后,教化广泛生效,县中道不拾遗。这时候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

南阳人才辈出,既处于自然地理使然,更在于人文生态使然。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讲到刘秀的二十八名干部。 在南阳,人们对刘秀麾下的二十八宿将并不陌生,这二十八位开国元勋,南阳人居多。以这些人为主体的政治军事集团,创立了东汉王朝。《剑桥中国史》中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建立东汉政权的胜利,实际上是南阳这个政治军事集团的胜利。”这个政治军事集团中的人物有素养、有胆略,持之有道,在形成门阀的同时也创造了典范的中国世家文化。 光武帝刘秀薨后,其子刘庄继位,追感前世功臣,于是把当年跟随父亲打天下的最重要的28位将帅,画出图像,置放在南宫云台,时称“云台二十八将”。有人附会,以为二十八将与天上二十八宿相应,故以星座称之。后来,又增补后来,又增补了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人,合为三十二功臣。可以说卓茂的功绩和事迹还是很具有教益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南阳群英荟萃,灿若星河。窥一斑,可知全貌。而吏治清明,为社会治理之重要方面,为民务实清廉大概也是这种状态。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目前高中文言文考试常把此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素材来应用。三个案例让马、蝗虫绕境、教化送礼者,这样一位能吏、善吏,当然也是智吏在王莽时代主动选择了避位,刘玄建政的时候还短暂出山过,不过眼看更始无能又再一次归隐田园。直到刘秀的征召到来。

对此,司马光曾说过,刘秀在“群雄竞逐、四海鼎沸”之际竟然不先任命能出谋划策或者冲锋陷阵之人,而是任命了一位忠厚善良的老人,并且给予高官显爵,实在是眼光独到,思虑深远,所以他能够取得天下实在不是偶然啊。作为东汉三十二功臣,后世的人们在建立文庙和教化后人的时候,常以此为标杆,而在南阳的召父杜母更是留下了不少故事。旧事苍茫,南阳丰沛的人文景观数不胜数,发现一点,宣扬一篇,这是益博社会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创新之举。做一点,就有一点成功。

来源: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