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41天,总铺轨里程45.8公里。昨日上午,洛阳地铁1号线实现全线“轨通”。这是继今年6月该线“洞通”之后,我市地铁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节点,为下一阶段全线“电通”和2021年6月运营进一步奠定基础。

洛阳地铁1号线西起谷水站,东至杨湾站,西端设红山车辆基地,接轨于谷水站,东部设瀍东停车场,接轨于杨湾站。该条地铁线主线全长22.4公里,设车站18座,与2号线一期工程在解放路站换乘,同时,还与规划的3号线、4号线分别在牡丹广场站、丽景门站换乘。

今年4月26日,地铁1号线从启明南路站启动铺轨作业,前后历时241天,完成主线铺轨,在铺轨速度上,超过了郑州等城市首条地铁线铺轨速度,展现了“洛阳速度”“洛阳效率”。

按计划,随着“洞通”“轨通”的完成,洛阳地铁1号线下一步将加快进入“电通”“车通”等阶段。

“轨通是确保运营按时开通最重要的节点工期之一,目前车站主体装修已开始招标。”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董事长马朝信表示,按照工期计划,明年6月底有望实现“电通”,明年年底前开始联调联试,2021年6月底实现运营。

5座铺轨基地协同作战

按照建设计划,洛阳地铁1号线铺轨作业涉及18座车站、17个区间,共设有启明南路站铺轨基地、丽景门站铺轨基地、解放路站铺轨基地、七里河站铺轨基地和秦岭路站铺轨基地等5个铺轨基地,肩负全线的轨道铺设任务。其中,启明南路站和七里河站为机铺基地,丽景门站、解放路站和秦岭路站为散铺基地。

今年4月,启明南路站铺轨基地作为全线首个投用的机铺基地,承担了丽景门站至杨湾站17.8公里铺轨任务,也是5个基地中铺轨任务最重的一个。

此外,七里河站机铺基地承担了秦岭路站至解放路站区间15公里的铺轨任务,剩余3个散铺基地受作业场地限制,枕木、钢轨等施工材料都是被斜着吊装到隧道内,与机铺相比更为烦琐,所承担的铺轨任务较轻。

全线设7个折返站

在启明南路站,记者看到,与其他常规车站不同,该站在站台层东侧,除了南北2条正线轨道外,还多设计了2条轨道。

“这2条轨道是配线,用于车辆临时折返所需。”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代疆介绍,地铁折返站是指在线路两端终点站或中间站,为能开行折返列车而设置的专供改变列车运行方向的站点。所谓的折返,就是指地铁列车从原来的方向换到另外一个方向。而这种折返与我们看到的汽车的180度调头是不一样的。地铁列车本身具有双向行驶能力,列车到达折返站后,驶入配线区域后,通过更换驾驶端的方式就能完成换向行驶。

地铁1号线共有7处折返点,分别位于谷水站、长安路站、七里河站、解放路站、丽景门站、启明南路站、杨湾站。其中,谷水站、杨湾站折返线作为车辆正常运行折返使用,其他为应急折返。另外,七里河站、启明南路站折返线还具备应急临时停车功能。

机械化铺轨平均每天铺75米

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面建筑对抗震要求不同,不同段落所采用的轨道减震形式也相应不同,地铁铺轨速度也会有所区别。

“机械化铺轨工作效率为人工散铺的1.5倍以上。”代疆介绍,根据洛阳铺轨的进度来看,人工散铺平均每天可铺轨35米至50米,机铺平均每天可铺轨75米。但在住宅、学校、养老院、商业设施等区域,考虑到减震、减噪和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等因素,铺设速度会有所下降。

机械化铺轨要经过5步

在铺轨作业中,机械化铺轨所采用的铺轨车,是提升铺轨效率的重要一环。在启明南路站、七里河站等机铺基地,每个车站都有两列“小火车”,时不时穿梭在地下近20米深处的地铁隧洞内外。这列“小火车”,就是用于铺轨的轨道车。

中铁十一局洛阳地铁1号线铺轨2标总工程师李荣杰介绍,这种轨道车每列长约36米,均由一辆牵引车和两辆平板车组成。铺轨时,牵引车主要为轨道车提供动力,平板车主要用于搭载轨排、钢筋、混凝土等铺轨施工所用的材料。

轨道车完成轨道铺设主要工作有5步:

●轨排在地面铺轨基地完成初步组装;

●由地面龙门吊将轨排从地铁的轨排井口吊装入地下隧洞口,安装在轨道车的平板车上;

●轨道车将轨排运往施工作业面,由隧道内的铺轨龙门吊进行吊装、铺设;

●铺设完成后,技术人员先后进行粗调、精调,精调完成后进行报检;

●报检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一段地铁轨道的铺设。

引入高铁铺轨测量技术误差低于0.5毫米

地铁铺轨每节轨排长25米,铺设的标准和高铁一样,轨距误差要求不能超过1毫米。

“在精调阶段,洛阳市地铁铺轨施工单位引进了用于高铁领域的CPIII铺轨测量技术。”代疆介绍,这种技术可将轨道铺设的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远低于目前我国地铁行业轨道误差标准。

代疆表示,CPIII铺轨测量技术的引进,进一步提高轨道铺设精度,既保证了轨道的平顺度,又提高了乘坐舒适度,降低了设备磨损程度,为今后地铁列车高速平稳运营提供了有力保证。

采用减震道床可降低噪音12分贝以上

为了有效控制运营后对地铁周边环境振动及噪声影响,在轨道结构上,地铁1号线因地制宜在不同区段采用了中等减震、高等减震和特殊减震形式的道床,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列车行驶带来的振动噪音。

其中,在特殊减震区域,采用了国内先进的钢弹簧浮置板、纵向轨枕、双层非线性扣件等减振工艺,比一般道床能减少噪音12分贝以上,可有效减少地铁运行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