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师之德与技艺——君子儒,小人儒

孔子弟子中除了为官从政外,也有不少继承了孔子的衣钵,做了传道受业解惑者,子夏便是其中之一,在孔子去世后的六七十年间,办学成就与影响是最大的。子夏的教育思想在全面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又在教育目的论、教学过程论、学习和借鉴历史、慎交益友等方面有发展创新。

孔子非常注重教育,对为人师表的子夏提出了告诫: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在这里不是儒家的儒,而是指周代掌握诗书礼乐射御等知识技艺,担任教育、礼仪方面职务的人。通俗点说就是现在的教师。

孔子希望子夏做一位君子儒,而不是小人儒。所谓“君子儒”就是“德艺双馨”,不仅知识扎实,而且品德过硬;“小人儒”就是那种把教书当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只负责当知识的搬运工。

现在的孩子自小都在外面上各种培训班,说起来只有短短的半小时到两小时,好像不会对孩子的品格产生什么影响,我也曾忽视了这个问题,然而昨天晚上的事件给了我不小的震惊:

昨晚孩子教爸爸学吉他,他说了一遍就让爸爸弹,做为小白,可想而知,一定弹不好的,然后孩子就开启机关枪:“这么简单还不会,弹一百遍…….怎么还是弹错啊,太不用心了。”活脱脱他吉他老师的口气,我真的惊呆了,师从这位老师没多久,每周就那么45分钟,孩子居然学会了老师的态度,虽然这位老师技艺的确很好,孩子在他那里吉他技艺的确提高不少,但如果同时把这种不耐烦的态度也学到了,真的得不偿失。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教师的高尚品德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激励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健全人格。教师的人格才是教育的基石,做为教师首先要有师德,不能缺德,不能缺了一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

可悲的是如今中国的教育成了最赚钱的产业,找一个场地,拉几个人就是一个教育机构,师德根本不在考虑之列,甚至技艺都不在考量之列,会照本宣科就行了,流水化作业,孩子只是生产线上的一环,是他们赚钱的机器而已,可悲,可痛!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北京海淀黄庄是培训行业的宠儿,各大培训机构的大本营都驻扎在这里。一个孩子即使不去体制内的学校,也可以在这里完成K-12阶段全部课程,甚至包括留学申请。眼下的黄庄,就像一架超速运转的快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黄庄超前学的浓度是最高的,面对激烈的竞争,机构的常规课程已经不能给家长们带来安全感,他们选择了自己组班……文章谈到不少孩子在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补习中成绩并不理想,反而身心出了状况。

孔子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把为人放在首位,首先不做坏蛋,其次才是不做傻蛋,而如今的家长呢?只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做傻蛋。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家长的畸形需求,自然造成教育市场的混乱。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什么人才?

……

希望每一位从教人员都是“君子儒”,而不是“小人儒”。

分享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PS:谁有浦东品德好的吉他老师,欢迎推荐给我,感谢

读《论语》的孩子们后来怎么样了?

一张图看懂“曾氏”家族的起源

谁说外国人不重视脾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