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性诗人笔下的闺怨诗往往借助女性的口吻发泄心中愤懑,而其诗词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对爱人的埋怨。晏几道笔下的闺怨诗: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晏几道笔下的闺怨诗: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中国古代的诗人往往把爱情写向两种极端,一种是醉人的爱情,忠贞不渝,另一种是天各一方的哀怨,为情所困。无论内容如何相似,诗人总能找寻到自己的角度去阐述自己的情感,我想这便是古诗的精髓所在。今天,笔者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男子笔下的闺怨诗,仔细品来,也能读出爱情的苦涩。

虞美人

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晏几道笔下的闺怨诗: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提到闺怨诗,你是否会心生一丝惋惜呢?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似乎看起来,这种诗很难出自男性诗人笔下,但是有趣的是这种现象也并非只有一家。男性诗人笔下的闺怨诗往往借助女性的口吻发泄心中愤懑,而其诗词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对爱人的埋怨。

主人公倚靠着栏杆,望着明月照耀下的天空,宛若一汪清水。自古明月都是团聚的美好时刻,主人公也本应与爱人相聚,所以主人公尤其渴望与爱人的团聚。罗衣虽然已经破旧但是香气依旧,旧时的一往情深又怎能轻易改变呢?长时间的离散使主人公连调琴的心情都没有了,只剩下两行泪水留在古筝前。

晏几道笔下的闺怨诗: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这首诗的上片写月圆之夜望爱人归来的急切感,表达了主人公与爱人团聚的迫切愿望,运用“伫倚栏杆”的典型意象,描绘了一个焦急等待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一个“昨夜”写出了主人公与爱人分别后的苦楚,主人公与爱人长时间的分别,又经历了多少个辗转难眠的昨夜呢?

第二句看似写天,实则写月,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原本美好的月圆之夜与主人公仍为孤独一人的处境相比,体现了一种寂寞、凄凉的苦楚。但同时,诗人借景抒情,赋予圆月团聚的含义,表达出主人公盼望与爱人团聚的急切心理。

晏几道笔下的闺怨诗: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诗的下片主讲主人公一片痴情不改,拿破旧的罗衣仍残存香气与主人公的处境相比较,表达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第二句直接抒情,直言女主人公的心意未曾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下片奠定了感情基调。紧接着用一个“恨”字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别的离恨,描述了主人公与爱人分别之后的寂寞处境,极力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晏几道笔下的闺怨诗: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全诗的最后一句实为情感的高潮,是诗人代替主人公发出的一种宣泄。这句话通过对主人公的孤独生活的描写,表达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用简单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真实的画面,令读者感同身受。这句话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饱含真挚之情,生动传神。

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对情感和人物形象的拿捏,由整体走向细节,情感真挚,代入感极强。诗中写女主人公倚阑看月,从希望到绝望,极其深情,惹人怜惜。即使诗人身为男子,却将女子思念丈夫的细腻情感描写的很微妙、很透彻,使读者通过文字进行画面的联想,并颇有感触。

晏几道笔下的闺怨诗: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诗人晏几道家道中落,与亲人分别。或许作为一个男子,心中应有的理想抱负和男子的自尊属性,他的一腔愁苦只能通过这首闺怨诗去体现。或许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透过诗中的复杂情感去体会诗人的酸涩,这样才是读诗的本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