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造胜利街、世纪大道南段、黄山路、光明街西段等11条街道,改造和新建铺设透水砖11余万平方米,新建绿地26万平方米,雨污分流铺设污水管道24余公里,农村危房改造74户、改厕7万余户,田家、东尚山、下石硼、玉皇山后4个乡村荣获威海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翻开乳山市2018年城乡建设明细,一组组数据极为醒目。

今年以来,乳山在城建重点工程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两个方面精准发力,计划投资约5.5亿元实施城区43项城建重点工程,涵盖道路、绿化、供排水等7个大项,城市载体功能不断提升。

同时,按照精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结合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准扶贫、农村改厕、危房改造、农村违建治理、传统村落保护等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划重点

城市靓了 居民乐了

向上滑动阅览

“现在道路修建的又平坦又宽阔,畅通度比原来提升了一倍不止,再也不用担心上班迟到了。”10月29日早上8点15分,家住西馨苑的周长庆不慌不忙地发动了汽车,准备沿着胜利街行驶,到位于浦东路上的公司上班。此时此刻,距离他上班签到的时间不足15分钟。

“放在以前,15分钟是绝对不够的,但现在不同了,今年住建部门对胜利街进行了改建,道路平坦了不少,15分钟足够我到达公司了。”周长庆自信的说。

周长庆沿着胜利街上下班已经有近5年的时间了,提起胜利街早些年的行驶体验,他有一肚子的苦水。“从前道路宽窄不一、坑洼不平,有些路段岔口众多,且没有设置提醒标志和人行横道,大家行驶在上面都小心翼翼的,上下班高峰期时就容易造成车流积压。”周长庆说,胜利街作为连接乳山城区东西部的主干道,车流较其余道路多出一倍不止,再加上行驶条件较差,他每天都要提前至少半个小时出发,才能保证上班不会迟到。

“现在,路面全都是新铺设的柏油路,车道也都统一成了双向六车道,车子行驶在上面稳稳当当的,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也都进行了优化,不会再出现行人突然进入行车道的状况,大家都放心了不少。”行驶在畅通的胜利街上,心情大好的周长庆打开了车载音乐,伴着音乐轻声哼唱起来。

在胜利街行驶了10分钟左右,眼看还差一个路口就能抵达公司,路口的红灯却亮了起来。周长庆打起右转灯驶进了一条辅助道,顺利驶过路口。“这是改造后的胜利街最让大家满意的地方,增加了右转辅助道,只要时右转的车辆,不用在红灯前停车排队,从辅助道就能完成右转,给大家省下了不少的时间。”不到12分钟,周长庆沿着胜利街顺利抵达了单位门口,路上的轻松和愉快,给他一天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胜利街改造工程只是乳山市今年城建重点工程—道路建设改造的一个缩影。据乳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改善道路质量为重点,统筹实施交通优化、管线综合等内容,主要包括胜利街、世纪大道南段、黄山路、光明街西段等11项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建设改造长度约12公里。道路建设改造完成后还实施了道路拓宽和路口渠化工程,车辆通行将更为顺畅,同时地下各类老旧管线同步实施改造,既提高了管网安全运行能力,又避免了后期重复开挖的弊端。

随道路改建同时进行的还有海绵城市及雨污分流等工程。为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乳山市今年投资1.7亿元,用于实施城区雨污分流、老旧供水管道改造等工程。

“之前一到下雨天,大家出门都得格外留神,既害怕过往的车辆溅起积水,又担心踩到人行道上存水的地砖。”市民乔芬华介绍,随着道路的改建,一根根黑色的“大管子”也被埋入了地下,路面上还铺上了渗水性极好的材料,下雨后路面上的水很快就渗入了地下。

“我们随道路建设改造铺设雨水管道15公里、污水管道17公里,将雨水和污水分设管道,同时在人行道内铺设了透水型地转,建设了海绵型绿地,雨天道路积水问题得到了根治。”据乳山市住建局相关施工人员介绍,实施海绵城市及雨污分流工程后,雨水能短时间内渗入地下,并通过专用的雨水管道同生活污水分离,减少了雨水的排放,达到了控源减排的环保作用。

美了村子 富了群众

向上滑动阅览

从乳山市区出发,一路向西,70多公里的红色旅游路线串起40多个村庄,绿树掩映,清溪绕村,已然成为沿线乡村的“标配”美景。

为打造乡村生态环境,乳山市创新“村级收集、市级转运、集中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村庄生活垃圾被集中到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年可焚烧生活垃圾14余万吨,发电量达6000万度,节约标准煤近2万吨,垃圾减量可达80%,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

今年,乳山市启动了村镇建设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具体包括危房改造、农村改厕、镇村污水处理等五大方面工作。其中,农村改厕完成7万户,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危房改造完成74户,300多名村民住进了新房;全市60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环卫一体化要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如果说生态美是美丽乡村的“面子”,那文化美则是美丽乡村的“里子”。

致力于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乳山市围绕绿色生态、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等,重点打造以“马石山革命文化”、胶东育儿所“乳娘文化”为重点的红色教育基地示范区,以冯德英故居、三花红色文化等为重点的养生文化示范区,以银滩、大乳山4A级景区海岸线、塔岛湾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为重点的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特色村落。

“以精品示范村为引领,到2020年,乳山市将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多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带动全市75%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B级以上标准。”据乳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乳山市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定位,进行系统挖掘整理,形成各自的文化主题,实现示范村组团竞争、片区内差异化发展。

近年来,乳山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到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高标准打造田家、东尚山、下石硼和玉皇山后4个威海市级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以及一批特色鲜明、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不但美了村庄,也富了群众腰包。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石硼、东尚山、井乔家等一批村庄发展起海棠、洋梨、苹果、山杏等特色采摘带,按照时令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吸引游客,凝聚人气。一些户外运动公司、婚庆公司等被当地环境所吸引,投资开发康体运动基地、婚纱摄影基地等,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玉皇山后、下石硼等村也纷纷走上“农村电商”发展之路,将野茶、野菜、旱稻等特产推广到线上销售,并创建“山后人家”“石硼人家”等一批美丽乡村品牌,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金招牌”。

“乳山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做好筑巢引凤文章,围绕青山绿水、民风民俗、生态休闲、红色文化等特色主题,培育发展岠嵎山特色民宿、胶东红色文化体验、滨海养生休闲等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宽度,形成‘新六产’。”据乳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少贫困村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探索了一条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精准脱贫的新路径。

为解决美丽乡村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乳山变财政资金“主导”为“引导”,积极引进大型投资企业参与建设运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开发农村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壮大村庄养老、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富民产业,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双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