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吗,收到家书时的热泪盈眶,读到爱人娟秀情书时的怦然心动,亦或是从千里之外捎带来的家乡土特产,都是靠着风里来雨里去的“老邮差”传递着爱与祝福的。

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大清邮政官局”,标志近代国家邮政的诞生。在120余年之间,邮政先后从海关独立、开办储金业务、递送报纸等,并最终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第113位的“巨无霸”企业。

无独有偶,在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邮政的收入规模列第28位,可谓“笑傲江湖”。与此同时,中国邮政的收入规模位列世界邮政第2位,利润规模连续4年居世界邮政首位,业务能力超群。

80年代:书信通天下,邮差递信来

1978年改革开放,无数的国人开始摆脱户籍身份的限制,去往天南海北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他们到城里务工,也到城市打拼,也有着去往千里之外的边疆保家卫国。忽然间,他们与家人的距离变得很远很远,远到要挤春运的火车才能和亲人团聚,远到一年半载也见不到孩子的笑脸。

在没有电话、没有手机的年代里,书信成为了家人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一叠信纸、一根钢笔、一个信封、一张邮票,伏案提笔,心中话语跃然纸上。心似千丝网,中有千千结,似乎笔底波澜有千言万语也说不清、道不明。薄薄一笺信封,里面装着被眼泪打湿的家书,更装着情感和思念。

当异乡人郑重地在街边树立的绿色邮筒中投入书信时,一段跨越山海的奇幻旅程就此展开——穿着墨绿色制服的邮递员骑着那个年代超级“拉风”的“二八自行车”,在大街小巷中穿行,把千家万户的思念装入邮差包中,然后送往天南海北,送往海角天涯。

那时候的邮递员一身墨绿,成为了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邮递员的标配是自行车、手电筒、棍子、胶鞋和雨衣。自行车是代步工具,手电筒被用在晚上照亮前路,棍子则是当自行车“掉链子”时的快速修车工具,而胶鞋和雨衣自然就是抵御恶劣的天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信件被雨水沾湿,或者被潮湿的水汽将信纸上的字迹打花,那时候的快递员则会在天气预报提醒可能会下雨的日子里,用塑料袋将送信包仔仔细细地包好,的确非常贴心。此外,那时候的居民和邮差关系极为融洽,很多望眼欲穿的父母都将邮差当作报平安的“信使”,对其关爱有加,可谓其乐融融。

90年代:风驰电掣,摩托轰鸣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书信往来的频繁,邮差的差事也越来越多。但是,“二八自行车”虽然拉风帅气,但是骑到了崎岖不堪的乡间小路上难免颠簸,而且遇上雨天路滑送信的邮差也会变得满脚泥泞,并非一件“美差事”。

田间地头的老人们眼巴巴地等待着儿女们从千里之外送来的信件。对于不识字的老人而言,有时候老邮差还得替老人家朗读信件,而且还时常要帮助老人写上那么三言两语的回信。那时候如果你从田埂边经过,看到身着墨绿制服的邮差拿着信,而身旁四五个老人围着他时,可别发笑,那可是中国乡村真实上演着的“朗读者”图景。

自行车太慢太慢啦,加上有时候邮差们要承担些“义务工作”,所以加班加点送信也成为常态。为了不耽误大家接收包裹、信件和汇款单的时间,邮政局为邮差们配备了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有了这个“大家伙”后,邮递员们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有些业主订购的日报当日即可送达,再也不会出现阅读“昨日旧闻”的情况。

90年代拥有一辆摩托车绝对是一件“吸引眼球”的事情。但是,邮差们之所以被人翘首以待,绝不仅仅是因为帅气的装扮和酷炫的坐骑,而是那种坚忍不拔的职业品格和那副热心肠,走到哪儿都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00后:汽车一响,快递来往

进入千禧年后,中国迎来了网购的热潮。只需一台手机、一方网络,五湖四海的“宝贝”都能通过快递业务送达千家万户。寒冬腊月里想吃西瓜?海南的热带水果包你满意!论文写作要查阅国外的最新书籍,轻点鼠标原版书轻松送达。可以说,网购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形态,也人足不出户就能用上物美价廉的商品。

可唯独,广大的农村腹地似乎是网购的“盲点”。2010年前,网购虽然流行,但却仅仅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中较为发达,可是快递业务和物流业务依然是短板。对于缺乏快递业进驻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似乎只有“干瞪眼”的份。

“村村通”项目启动后,“要想富,先修路”成为了共识,也让马路、网线和电线通到了家家户户。有了互联网联通世界的能力,人们开始不再那么频繁地写信,毕竟手机的普及、电子邮件的便捷,让信息可以无缝传递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似乎要让“邮差”失业了?

大错特错!这时候的老邮差,干起了一件新鲜的事情——送快递。也许会让你大跌眼镜,那时候最快的快递并不是顺丰,而是邮政速递。

2004年8月,邮政航空公司开办全夜航,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夜航公司,推出一、二线城市次晨达、次日递业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邮政网点多、工作人员长期驻乡驻镇,故而昔日走街串巷送报纸、送信件的老邮差因为“门儿清”,所以派送快递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自然交到了他们的手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特快专递”。

邮政的快递业务,让全体国人可以共享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从此之后,无论是一线城市的白领还是田间地头的农民,无论是边远疆域的偏僻省份还是繁华热闹的中心城市,无论是国际大宗货物还是国内的小商品,都可以通过快递“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国人享受到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发展成果。

10后:无偿吆喝,特产展销

网购的快速兴起导致了物流业的井喷式发展,而民营企业的后来居上,也让邮政业面临着天翻地覆的“洗牌”运动,造成了当时网络上有人“唱衰”邮政行业的论调。

事件的转机来自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那时虽然整场金融已经过去了两三年,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然复苏无望,深陷经济危机泥淖。受此影响,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大受影响,很多原本出口的产品由于消费力不足而滞销,全部积压在国内的仓库,对资金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破解呢?于是乎,在“家电下乡”政策的导向下,国家和企业以扩大农村消费为重点,拉动了内生动力,激发了农民的购物欲,也让农村消费市场快速转型升级,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节节攀高。

这其中,以前的老邮差就充当了产品“推介员”和“体验者”的角色,将城市中销量好、价格低、质量佳的产品介绍给当地农民,让物美价廉的商品成功实现“出口转内销”。

同时,老邮差们也扮演起“土特产展销员”的角色,将村民们从田间地头带来的土特产发布到网上,开起了网店,当起了“微商”。这些老邮差们人脉广泛,朋友众多,而且性格忠厚老实,他们的吆喝很快吸引了朋友的大量围观,也促成了当地土特产的火爆销售,让农民们迎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改革开放40周年,风里雨里,总有一个绿色的身影默默地守候着。这40年中,老邮差们递送的东西,从书信变成了报纸,从快递变成了土特产,种类不断丰富,类别不断扩大。可是,这40年中,不变的永远是兢兢业业的服务态度,已经他们那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衷心。

文:西北风

指尖传递温暖力量,阳光照进网络空间。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指尖阳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