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现在已经过了立夏的季节,但是仍有一丝丝春天的气息,天气并没有变得那么炎热,人们的意识还停留在春季。再过几天,想必夏季就会让你感受到它的“威力”了!夏季的闷热天气会让你出现汗流浃背,甚至昏昏欲睡。很多人在这期间会出现身体不适。

其实,夏季的不适症状,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避免的。而下面要给大家讲的夏季身体有“六怕”,就能很好帮助大家轻松度过炎热夏季。

1、眼睛最怕晒

眼科专家指出,我们的眼睛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

所以,夏季出门,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另外,平时还可以吃点养颜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等。

2、颈椎最怕吹

夏季吹空调是很爽,但是长时间吹空调会给身体带来严重不适。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3、晨练最怕早

夏季,昼长夜短,天亮得早,很多人早早就到公园去晨练。但其实夏季空气污染物最多,一般早晨6点前还未完全扩散。

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4、肠胃最怕凉

夏季天气炎热,大家都比较喜欢吃一些凉的食物。但就是因为这些寒凉食物,让夏季成为肠道疾病的高发期。

专家指出,夏季要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5、喝水最怕快

夏季喝水不要太快,因为喝水太快,水分会加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所以,夏季喝水不能太快,要少量多次。另外,要注意不要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6、家里最怕灰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会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

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身体出现不适的。另外,夏季还要注意湿气。一到夏季,大家常常会觉得浑身没劲、乏力,甚至失眠烦躁、口舌生疮等,有人以为是夏季综合征在作祟,其实是因为身体有湿而引起的。

对大家来说,夏季最离不开的就是空调。而夏季本该就是出汗的季节,却因为使用空调,汗液挥发不出而淤积在体内,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除此之外,夏季大家还贪凉,酷爱冷饮、凉菜、冰镇啤酒……不知,为贪图这“凉快”,已将湿邪深埋在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一大隐患。

湿气聚集在体内后,会引发多种疾病。湿在上焦肺会生痰、胸闷、咳喘、气短。湿在中焦会脾虚、失眠、食欲不振、思虑过度、健忘、困倦无力、大便溏泻。湿在下焦会腰膝酸软、下肢沉重、浮肿、无力、小便不利等。

那么如何去除体内湿气?其实最经典的就是薏米红豆粥了。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的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它们一起熬成粥,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所以,夏季没事的时候给家人熬点红豆薏米粥喝吧!另外,要注意,熬粥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大米进去,味道是好了,红豆、薏米就白费了,功效全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