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前后历时100多年才建成,被称为“万园之园”,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将能抢走的文物全部抢走,抢不走的就全部破坏,然后将其付之一炬,圆明园被完全破坏。图:圆明园遗址。

从1996年开始,圆明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前后进行了三次,然而出土的只是一些被损坏的文物。图: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正在介绍进展情况。

圆明园遗址景点共有100多处,陆地面积多达250万平方米,目前只发掘了五十分之一,已经发掘出5万多件(片)文物。图:考古人员发掘现场。

好在经过考古人员20多年的努力,已经全部复原圆明园各遗址的布局。图:考古人员正在认真清理遗址。

圆明园考古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目前进度已经明显加快,预计最快将于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图:向公众开放的圆明园考古发掘现场。

图为一处清理完毕的考古现场,发掘完成一处遗址,都会进行很好的保护。

图为考古过程中发现的一块石刻,石刻上是嘉庆御笔题字,还留下两枚印章,分别写着“嘉庆御笔之宝”、“夙闻诗礼凛心传”。

2014年,考古队在清理大宫门河道周边文物时,在淤泥中发现了铜鎏金象首,这无疑是最令人激动地发现。

此后,圆明园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小型宫廷造像,其中以铜造像数量最多,含经堂出土的地天母铜像是其中的精品。图:“地天母”铜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