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现场。成华区法院供图

李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牛建平

11月14日,成都成华区法院。

庭审结束,赖亚可回头瞅了一眼旁听席,坐在第一排的家人泪眼婆娑地向他挥了挥手。这是赖亚可被成都成华区纪委监委留置后,第一次见到家人。

当天上午,成都市成华区监委第一起留置案——四川交投置地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仁寿交投置地有限公司原执行董事、总经理、法人代表赖亚可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一案在该院开庭审理。成华区纪委监委40余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旁听了庭审。

悔过

仕途顺利让他疏于自我管理

赖亚可可谓少年得志,他在悔过书里写道:“从高考状元到国企党委委员、一直顺风顺水,是幸运儿,更是成功者。今天的遭遇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仕途上的顺利让我疏于自我管理,思想认识发生了偏差,廉洁自律意识淡薄,放松了自我要求,让自己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地区高考状元身份加持的赖亚可,1992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财政系统,因为工作出色,30岁时升任宜宾开发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2013年,赖亚可任四川交投置地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仁寿交投置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法人代表。

身居高位,赖亚可渐渐丧失了初心。

在其负责的某项目招标及推进中,赖亚可收受了某公司副总李明的20万现金,与另一家公司负责人张超的30万现金,帮助以上两家企业在项目投标时顺利中标。

“李明说来给我拜个年,递给了我一袋子现金,一捆一捆用皮筋扎起的,共20万。”赖亚可在今年6月3日的交代材料里详述:“我把钱拿回家后放在衣柜里,怕被老婆发现,还在上面盖了点衣物。”

2017年4月,赖亚可兼任交投置地三岔湖公司的总经理,尝到金钱“甜头”的他更加肆无忌惮。“2017年4月,张超来办公室看我,我说手头紧,急需30万买房,他表示愿意‘资助’我。”赖亚可回忆,几天后,张超在赖亚可办公室给了他30万现金。

在更早的2011年,赖亚可还收了某项目设计公司感谢费20万,帮助协调该公司生态园区域的项目设计用地。

收到成都市纪委监委指定办理赖亚可涉嫌职务犯罪问题线索的指示,成华区纪委监委对案件进行了初核:赖亚可身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多个项目投标过程中,非法收受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其行为已涉嫌构成受贿罪。

今年5月,赖亚可被成华区纪委监委立案调查。

首案

25天快查快办首起留置案

从5月29日赖亚可被留置到7月3日案件被移送检察院,处理这起采取留置措施的职务犯罪案件,仅用了25个工作日。该起案件的顺利审查调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实现了监察程序和司法程序的有序衔接。

案件查办以来,成华区纪委监委统筹协调办案力量成立专案组,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执纪审查纪检骨干,也有身经百战的职务犯罪侦查专家。专案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使用谈话、调取、留置等调查措施,全程留痕。

在此基础上,专案组加强与区公安分局、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运用反腐败工作协调机制,采取执纪审查和监察调查同步进行模式,主动邀请区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就案件性质、处理方法、证据关联等进行研讨,不断提升查办案件的整体合力。

“在调查过程中,扎实做好证据收集固定,在留置过程中,严格按程序灵活运用谈话技巧,在移送案件前后,紧密联系司法机关,保障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高效顺畅衔接,努力实现“1+1>2”反腐效果。”成华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刘东说道。

警示

庭审现场变法纪衔接课堂

“当时不清楚后果,自认为是正常的人情交往。”庭审现场,赖亚可的话让人唏嘘,“各级党委的廉政教育我虽然一直都参加,但自己并没有重视,只觉得是行业‘潜规则’。”

到底是跟随行业“潜规则”随波逐流还是坚守底线清正廉洁?赖亚可的后果让这道选择题答案显而易见。

今年以来,成华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警示教育方式方法,在推进“互动式”警示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区纪委监委将目光聚焦到了庭审现场,通过变庭审为“课堂”,以典型真实案例“现场授课”,让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看得见、感受得到”犯罪者的犯罪事实与沉痛忏悔,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

“旁听赖亚可案庭审,对纪委监委来说,也是一种沉浸式警示教育。”刘东认为,将庭审变为课堂,既能够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也能够不断提升办案质效。

“以前只是看警示教育读本或者警示教育片,今天第一次旁听庭审现场,很有感触。”成华区委第二巡察组组长李斌说。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距离近、针对性强,更具有震撼力。”成华区纪委常委刘谢平表示,下一步,该区纪委监委将与区人民法院常态化开展庭审现场警示教育。“只要符合公开审理条件的,都会认真开展下去。”

(文中所涉行贿人员均为化名)

来源:华西都市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