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面向未来”系列讲座第五讲

05

第五讲 讲座主题

重估20世纪:理解未来中国的三个文化坐标: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西方)、乡村与城市(工业)三组文化坐标

活动

简介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处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西方)、乡村与城市(工业)三组文化坐标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自我指认是传统、非西方和乡村,追求现代、变成西方和实现城市化成为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内在焦虑。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这三组坐标也发生了位移,现代中国、城市中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底色,在这种背景下,传统重新归来、世界不仅仅是西方、乡村变成了诗意田园。本讲座将结合近些年的大众文化文本,一方面呈现这三组文化坐标的转变,另一方面重估20世纪中国历史中突破这种二元对立坐标的另类尝试,借此作为思考未来中国的文化前提。

2018.11.22

主讲人:张慧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从事影视文化、大众传播、非虚构写作研究等,出版《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等专著。

主持人徐德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点评人

龚伟亮(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闫作雷(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时间:

2018年11月22日(周四)晚上7点到9点

主办: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

活动

单位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

关掉我们的文化

点亮我们的未来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由戴锦华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第一个文化研究机构“北京大学文化研究工作坊”。该中心积极应对中国社会文化转型、坚持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文化史的再读与反思,紧密结合本土大众文化现象,力图从批判视角切入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近些年,中心培养了一批具有敏锐问题意识和自觉批判精神的文化研究学者,先后举办“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与国族叙述”(2009)、“冷战谍影”(2010)、 “再现:历史与记忆”(2011)、“想象未来“(2012)等研讨会,策划出版“电影与文化研究丛书”等。

近些年,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大众文化再次面临新 的技术革新和挑战,这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文化生产机制,而且对人类 未来、文化消费等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回应技术与媒介、文化与社会 的变化,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拟邀请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于2018年举办“面向未来”系列公开讲座,已经举办第一讲《未来的维度:科技、媒介与现实的重构》(主讲人:戴锦华);第二讲《“面壁者”还是“破壁人”?——刘慈欣作品中的乌托邦愿景》(主讲人:王瑶);第三讲《科幻新浪潮的末世想象:以J.G.巴拉德的〈摩天楼〉为例》(赵柔柔);第四讲《:晚清科幻小说的世界梦想》(李广益),敬请关注!

1

END

1

本期编辑

陈超

推荐阅读

张慧瑜,及我们这一代

张慧瑜:范雨素可能是更有自觉意识的创作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