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业的龙头出事了。”网曝某全国性催收公司西安分公司涉嫌违法催收。有消息称,该公司员工在进行催收作业时,存在私刻公章、冒充公检法人员、伪造法律函件等违法行为,现该公司已被警方查封。

如情况属实,相关涉案人员将依法严肃处理。 事件还在发酵,整个催收行业都为之震动。

违法催收的后果

①私刻公章涉嫌“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将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②采用违法手段窃取公民信息,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③伪造司法机关发送通知,涉嫌欺诈,某种程度上也严重损害了国家公权力机关的威信。

追本溯源

催收,一个现如今饱受诟病的行业。诚然,由于催收行业鱼龙混杂,私刻公章、冒充公检法人员、伪造法律函件、泄露客户信息……不规范的催收行为的频繁出现,容易引发恶性事件,让催收行业处在了风口浪尖上。

面对催收乱象,中国互联网协会下发多份文件规范催收行为,地方金融监管和自律协会也对暴力催收、违法催收进行更具体的探索。随着近两年来强监管下对互金行业的风控体系与平安体制的树立,我国对催收行业的管控也上升到新高度,一个更加稳健、健康、合规的催收环境将逐渐形成。

可见,未来催收必将纳入监管,行业内部也必然会重新洗牌。所以,如何规范催收行业?

合规为先

作为金融行业的一环,催收合规发展是生命线,只有坚守合规,行业才有发展,行业才有未来。

从监管部门来说,急需更加快速地制定催收行业相关的法律条文,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及法律制度,使催收行为有法可依。同时,出台更加完善的催收行业相应的自律公约,在行业内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比如可以要求催收公司公开其规范的业务流程制度、催收话术规范、信息安全措施、投诉处理体系等。

从催收机构来说,要重视高新技术催收手段的发展,更好地平衡获取债务人信息和保护数据安全两者间的关系。比如目前有的公司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进行智能催收,包括修复失联信息、依靠大数据建立催收模型、机器人智能催收等。

同样,作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一员,债卫士秉承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坚持合规管理,严防风险。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驱动,严格作业管理,把控催收质量,让天下没有难还的债。

我们始终坚守合规底线,对催收进行精细化运营和行业深耕,致力于将催收流程标准化,可视化,合法化。最重要的是要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让“老赖”寸步难行,让欠账不再难收。

现如今,中国已经开始规范整顿催收行业。可以相信,在实现“阳光催收”后,这个万亿级的大市场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