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叶贤伟:有为才有位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573].医师报,2018-11-15(24)”

踏入医学殿堂的第一天,现任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贤伟教授的老师就对他说:“有为才有位,医生要关注、关爱、救治患者,这是医生的基本素质。”这也成为了指引叶贤伟从医路上的航向标。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医生要对自己有所要求:首先,医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探寻未知;其次,在行医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技术水平,尽全力救治患者;上医治未病,医生也要重视预防,推广医学科普;更为重要的是,应当有共情心,理解患者苦痛,给予安慰。”叶贤伟理解的医者责任朴实无华,正如他二十几年从医路上为患者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那颗赤子之心。

“伯父,感谢您带我一路闯关,

开启新的人生”

叶贤伟曾救治过一位患有支气管结核的17岁女孩,患者起初以感冒、哮喘进行治疗,但未见好转,入院时已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并伴有严重的气管狭窄,最细处仅3 mm。

支气管结核的治疗周期长,恢复慢。叶贤伟将电话留给患者,方便随时联系,只要患者有紧急情况,叶贤伟均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一次,由于气道被痰堵住,患者发生窒息,幸好当时在住院治疗,叶贤伟及时抢救,挽回了患者生命。

经过近2年的治疗,患者康复了,现在已结婚生子。患者给叶贤伟看自己孩子的照片时说:“伯父,感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带着我一路闯关,开启新的人生。”这便是医者行医路上的最大慰藉吧!

“全面的知识储备是处理棘手问题时的利刃!”

“取出来了!”医护人员激动得喊道。只见叶贤伟手持纤支镜,将一条长9 cm的蚂蟥拉了出来。它已在潘先生的喉咙里作祟了近半个月,辗转于多家医院,终于在毫发无损的情况下解除了病痛。

半个月前,潘先生做完活后捧起山泉水喝了几口,或许就在那时埋下隐患。后来,潘先生总是觉得喉咙痛痒、呼吸不适,还伴有咳嗽,当地医生检查时从喉镜看到气管壁上蠕动的蚂蟥。辗转多方,治疗方法五花八门,直到找到叶贤伟。

叶贤伟冥思苦想,希望找到创伤最小的办法。他开始大量查阅资料,了解蚂蟥特性,当得知在低温情况下蚂蟥会进入休眠状态,叶贤伟一下就来了精神,“找到办法了!”

最终,叶贤伟利用温度可达-40℃的冷冻技术将蚂蟥“冻住”,待其自动脱落,利用负压吸引,将蚂蟥拉了出来。取出后潘先生无其他不适。

“医生就是在不断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得以成长,全面的知识储备便是我们处理棘手问题时的利刃。”叶贤伟感叹。

之后,每当有学术交流的机会,叶贤伟总是会将此经验分享给更多同行。“医生的责任便是帮助更多患者,多一点创新就可使患者多一点获益,多一个人了解此方法就给患者多带来一些希望。”

走遍贵州88个县  将医疗技术送到基层

临床上,叶贤伟曾发现一些患者的疾病完全可在基层医院治疗,但由于基层医院医疗技术不够成熟规范,因而,无法规范处理这些患者。

叶贤伟意识到,推进基层医院发展,让病患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需要在当地培养一支高水平医疗技术团队。自2013年起,叶贤伟开始深入基层,足迹遍布贵州省88个县市,将最新的专业前沿知识、最实用的医疗技术带到乡镇农村,并安排免费公益的巡讲培训。

2017年10月,全国基层医生呼吸疾病知识和技能大赛总决赛在长春举行,叶贤伟作为贵州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的执行主席,在贵州省选拔了基层骨干医生一同参赛。其中一位遵义社区医院的医生说:“这是我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省外参加学习。”叶贤伟为此动容:“基层需要人才,应给基层医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展示平台,帮助基层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使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让患者少奔波,在家门口解决问题。”

《医师报》11月15日24版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走失

赶快【星标】医师报吧~

往期回顾

医师报|第四届《医师报》医学家峰会(2019) 邀约函

▶ 来参加|2018“中国医界好书”评选活动启动啦!

▶权威|28部门祭出医闹杀手锏:16项联合惩戒措施让暴力伤医者无处可逃!

关注|北大医院医生被打的背后:中国24%医生遭遇身体攻击,医院暴力将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

▶ 北大医院事件追踪|“被迫还击”是一种进步!韩红慰问当事医生!

▶ 跟踪报道|有结果了!警方通报北大医院医生被打事件!

▶ 【视频】医师报:为梦插翅 化茧成

编辑: 毕雪立   审核:宗俊琳 黄玲玲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