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心脏康复社会效益是一笔“大账”,[573].医师报,2018-11-15(9)”

回顾我国心脏康复历程,自199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专委会)成立,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热心于心脏康复事业的专家学者,奠定了中国康复中心发展的基础。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接任专委会主任委员,吸收了更多心血管专家学者进入心脏康复领域,我国心脏康复真正步入了春天,蓬勃发展。

2012年全国仅6家心脏康复中心,现在已成立500多家,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患者认识到心脏康复的重要性,也引发了更多关于心脏康复事业的思考。何为理想的心脏康复模式?脏器康复理念如何与心脏康复融合?遍地开花的医联体建设对于心脏康复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如何看待“开展心脏康复不赚钱”?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孟晓萍教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王乐民教授一一解答。

问题一

《医师报》:何为理想的心脏康复模式?

心内科与心脏康复一体化

为心脏病患者提供双保险

孟晓萍 教授

孟晓萍:虽然我国心脏康复事业已走过破冰期,发展得红红火火,但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目前,心脏康复大致分为三种模式:其一是心内科与心脏康复一体;其二是大康复中心包含心脏康复;其三是单独的心脏康复中心。

其中单独的心脏康复中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病源少,而发展前景最为可观的是心内科与心脏康复中心一体式,二者可以相互弥补,以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存。更为重要的是,此种模式能够保证心脏康复的安全性。

需要接受心脏康复的患者多为心梗、心衰、置入支架等面临心脏问题的人群,既往这些患者大多不敢运动或休养在家,无形中降低了生活质量。而心脏康复中心为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可以通过心肺功能评估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得到心内科医生的及时抢救,真正实现了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大健康理念。

心脏康复模式应“对症下药”

王乐民  教授

王乐民: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心脏康复更适合心内科与康复中心一体化的模式,可以最便捷的与患者互动,提供安全保障,提高依从性;对于恢复期患者而言,社区康复更为合适,因为此时应接受全面的脏器康复。社区康复对于设备要求不需要过于“高大上”,只要具备进行慢性期康复的适宜技术即可。

问题二

《医师报》:目前日本的脏器康复现状如何?对于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社区是开展脏器康复的最佳场所

王乐民:近几年,心脏康复发展势头强劲,在公众的普及性、重视程度以及时效性等方面均有所进展。同时,除了心脏康复,呼吸、肾脏、代谢疾病等领域也逐渐关注患者的康复问题。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各学科均在思考各自领域的康复方式,而实际上,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而言,各脏器可能都存在问题,此类患者如何康复?因此,脏器康复应运而生。

脏器康复理念在日本已有20几年的历史,公众的康复意识较强,但康复中心的发展也存在局限性,原因就在于专科分得过细,导致难以将患者集中在一起。因此,大医院更应着力于急危重期患者的康复,而最适合开展脏器康复的场所是社区。

究其原因,对于回到社区的患者而言,一般已脱离急危重期,处于慢性状态,因此不同患者之间更易采用相似的运动、营养、心理处方,便于操作。

对于中国而言,每个大医院的科室在推动康复工作的同时,更应着力于建立一个以心脏康复为引领,整合多脏器慢病康复共同发展的综合性康复平台,日本的社区康复工作颇见成效,值得借鉴。

问题三

《医师报》:医联体建设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改进医疗考核制度  推进医联体建设

王乐民:如果将患者按照急性期、危重期和康复期进行划分,医联体模式则可实现由大医院牵头,延伸至中小医院,再至社区的双向诊疗。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目前的医疗绩效考核方式以患者数量为主,大医院与小医院之间如何达到平衡是一大难点;其二,医联体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保障人民健康,但是如果要广泛推行医联体模式,对于医院的考核标准就应当发生转变,不应以患者数量或者经济效益为标准,或可考虑以疾病的发病率、患者住院率以及平均寿命为考核标准。

以公众健康为目标的考核方式对于推进医联体大有裨益。

医联体是心脏康复发展的助推器

孟晓萍:医联体最强大的作用是推动基层成立心脏康复中心,成立医联体的目的其实是整合医疗资源,使各级医院形成整体的资源链条。

就吉林省而言,二级医院成立心脏康复中心的数量微乎其微,从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到康复仪器均有所欠缺。因此,成立医联体可有的放矢的提升下级医院的心脏康复水平。

近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与省内9家医院签订了专科专病联盟协议,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教学讲座、学习机会、远程医疗等帮助,以实现技术输出,资源共享,最终目标是为患者营造更完善的康复环境,更便利的康复条件。

作为吉林省慢病防控学术联盟主委,我常常在思考,慢病管理的关键是什么?实际上,心脏康复便是慢病管理最好的方式。慢病多伴随一生,难以彻底根除,因此应学会如何与慢病为友。

目前,心脏康复事业虽然如火如荼的开展,已“播种”了15个省,但仍存在空白区,因此仍需努力,帮助这些空白区建立心脏康复中心和支架人生俱乐部。

看着基层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成立,我由衷的感到快乐,而自己才是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我快乐,所以才我健康,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朝气蓬勃的工作状态,会让自己拥有更健康、更快乐的人生体验。

问题四

《医师报》:如何看待开展心脏康复不赚钱?

调整思维算一笔“大账”

王乐民:按照目前医院考核方式,心脏康复收费标准偏低,若单纯从经济效益评判,确实心脏康复收入不高。但心脏康复可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回归职场,减少社会负担,从这一角度而言,对国家以及社会发展有利。因此,国家应该算一笔“大账”,调整思维,综合评估心脏康复医生的价值。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而言,德国人很聪明。德国医院要求心脏病患者出院后必须进行康复,如未进行,再次就诊时,医院对于患者和医生会实行经济惩罚。此外,资料显示,温泉可有效改善健康状况,而德国是全球第一个将温泉纳入医保的国家。

这就是算“大账”的结果,我国也应综合评判康复的社会效益,给予更合理的政策支持。

《医师报》11月15日3版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走失

赶快【星标】医师报吧~

往期回顾

医师报|第四届《医师报》医学家峰会(2019) 邀约函

▶ 来参加|2018“中国医界好书”评选活动启动啦!

▶权威|28部门祭出医闹杀手锏:16项联合惩戒措施让暴力伤医者无处可逃!

▶关注|北大医院医生被打的背后:中国24%医生遭遇身体攻击,医院暴力将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

▶ 北大医院事件追踪|“被迫还击”是一种进步!韩红慰问当事医生!

▶ 跟踪报道|有结果了!警方通报北大医院医生被打事件!

▶ 【视频】医师报:为梦插翅 化茧成

编辑: 毕雪立   审核:裘佳 宋晶

《医师报》11月15日9版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走失

赶快【星标】医师报吧~

往期回顾

▶ 谴责医闹千遍,不如追责一次!兴平市政府终于行动了!

▶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致陕西省兴平市市委:全国医务人员在等待回应!

▶ 不输液的村医获7.6万!我就问问你们眼不眼红!

▶ 妥协换不来和谐!山东恶性“医闹”续: 惠民县公安局长被免职,医院30万赔款被追回!

▶ 行医半生,临终献光明! 贵阳医生遗愿清单:把眼角膜给农村15岁以下的孩子

▶ 我不哗众取宠,我叫医师报,这是我的新名片!

编辑: 毕雪立   审核:裘佳 宋晶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