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子主持

无 题

顾彬(德) / 译:海娆

我曾想耕种粮食,让大家饱腹。

我曾想纺纱织布,让人们暖身。

我还想拿起武器,抵抗邪恶,

但一己之力,

难敌众军, 难挡饥寒。

因此我博览群书

研究治国安邦之策,

习百家思想,

采哲理名言。

我的知识如此渊博,

如鹤翔云天,龟潜深海。

我多想把它们传授给

法律专家和行政议员,

还有那些识字不多

在皇室故事和绯闻八卦中

长大的人们。

如果一切如愿,

世界会变得秩序井然。

但我的话只如漩涡之水,

独自回旋。

Ohne Titel

Wolfgang Kubin

Ich hatte die Absicht, das Feld zu bestellen und alle zu ernähren.

Ich wollte Weber werden und alle mit Kleidung versehen.

Ich wollte Waffen anlegen, um dem Bösen zu wehren,

aber ein einzelner kann nicht ein ganzes Herr aufhalten oder eine Hungersnot.

Ich habe deshalb Bücher studiert

über die Regierungsform und über den großen Frieden.

Ich habe die Worte der Philosophen gesammelt,

keine Form von Gedachtem war mir fremd.

Meine Kenntnisse reichten so weit

wie Kranich und Schildkröte.

Ich habe sie denen mitteilen wollen,

die die Gesetze besehen und die Parlamente bevölkern,

aber auch denen, deren Wortschatz nach Silben zählt

und an Berichten über Königshäuser sowie Schwangerschaft reift.

Denn wenn alle danach gehandelt hätten,

wäre diese Welt in Ordnung gekommen.

Doch meine Worte waren wie das Wasser,

das sich umkehrt.

关于诗人

沃夫岗·顾彬(Wolfgang Kubin),德国汉学家,翻译家,诗人,二十六届“柔刚诗歌荣誉奖”获得者,1945年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1973年获波恩大学汉学博士学位,1974年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汉语,后为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以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选集》六卷本等。2013年由于在翻译领域做出杰出成就,获德意志语言和文学科学院的约翰海因里希沃斯奖。作为诗人,顾彬出版的诗集有《新离蚤》《愚人塔》《影舞者》《白女神,黑女神》《顾彬早期作品》(四卷本,德汉双语)等。

译者说诗

前不久的一首《车票》,让我们看到诗人顾彬的细腻、柔情与悲悯。今天这首《无题》,为我们展示的,则是他的胸怀远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哀。

这首诗同样选自《顾彬早期作品》四卷本中的第一卷《房间里的男人》。该卷诗集共收录顾彬19641970年间创作的81首诗,均无标题,只以数字编号排列,故在此冠以无题

该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日本游学期间参观大德寺和大仙公园。诗中的龟与鹤,按日本人的理解,代表了人类对知识追求的深度和高度。当时的顾彬二十出头,正值青春,满腔救国济世的情怀,却无处安处,只得寄情诗文。这样的理想与哀愁,似乎为古今中外的诗人所共有。

由于受法国诗人马拉美的影响,顾彬坚信,写作的成功,必须甘于沉默二十年。于是他将这些早期诗作存放于老家的抽屉,直到近年与中国诗人杨炼、奥地利出版家费林格尔相遇,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这些四十年前的诗作才重见天光。

重读昨日之诗,意义何在?因为今日并非凭空而来。 译者:海娆

海娆,重庆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硕士,译有《没有墨水的诗人》(顾彬),《顾彬早期作品》(四卷本,德汉双语),《半场爱》(顾彬),《重庆十年》(汉娜.施塔尔)。出版长篇小说《远嫁》,《台湾情人》,《早安重庆》等,及部份中短篇小说。其中《早安重庆》被译为德文。

【本专栏译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对侵权行为,作者将保留以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 ━ ━ ━ ━

总策划:骆英

责任编辑:王爽

中国诗歌学会官方微信

来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