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经营报》记者今日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获悉,首个针对金融科技产品的认证和管理平台今日已经上线,这成为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产品检验检测认证领域重要突破,预计将进一步降低因技术和产品质量缺陷引发的风险、强化有效管理。根据《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精神,落实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支付技术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认证联〔2017〕91号)和《关于加强支付技术产品标准实施与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7〕208号)要求,更好满足金融行业发展与监管需要,市场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决定将支付技术产品认证扩展为金融科技产品认证,并确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

  原标题:监管强化金融科技产品有效管理 认证体系再加码

作者:李晖 

《中国经营报》记者今日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获悉,首个针对金融科技产品的认证和管理平台今日已经上线,这成为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产品检验检测认证领域重要突破,预计将进一步降低因技术和产品质量缺陷引发的风险、强化有效管理。未来,是否通过金融科技产品认证或将成为金融服务主体采购产品时的“新标准”。

据记者了解,自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以来,央行及有关部门已快速推进了多项工作,包括金融科技技术标准化、金融科技认证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移动互联网应用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草案)以及金融APP专项治理等。

据了解,上述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管理平台落地的背景是国家对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不断升级。根据《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精神,落实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支付技术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认证联〔2017〕91号)和《关于加强支付技术产品标准实施与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7〕208号)要求,更好满足金融行业发展与监管需要,市场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决定将支付技术产品认证扩展为金融科技产品认证,并确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

据支付清算协会方面介绍,管理平台一方面用于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行业动态等信息公示,多维度全量发布已通过认证的机构和金融科技产品,方便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公众查询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实现对检测认证机构相关信息的采集、检测认证工作的全流程管控,助力开展金融科技产品检测认证工作。

根据第一批认证目录,认证产品种类包括客户端软件、安全芯片、安全载体、嵌入式应用软件、银行卡自动柜员机(ATM)终端、支付销售点(POS)终端、移动终端可信执行环境(TEE)、可信应用程序(TA)、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含显码设备、扫码设备)、声纹识别系统、云计算平台等。

“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管理平台”公共查询系统显示,当前金融科技产品认证安全评估白名单已有40条记录。涉及“辨识算法”“终端安全”“活体检测”等检测项目,云从、商汤、依图、新大陆等企业均参与其中。

支付清算协会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基于检测认证的标准化工作,对于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后,协会将借助管理平台规范检测认证流程,实现检测认证的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核查。同时将建立健全白名单、信息共享等机制,持续优化金融科技产品国推认证自律管理体系。金融机构可借助国推认证机制,强化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因技术产品质量缺陷引发的风险。”

移动支付网分析师慕楚告诉记者,“安全评估白名单”是检测机构完成检测工作、出具检测报告后,并报送“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管理平台”的结果。检测报告有效期为三年,认证申请方尚需等待认证机构的文件、现场审查,方可获得认证。未来,是否通过金融科技认证或将成为金融服务主体采购产品时的“新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