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冯小刚导演的爱情文艺片《只有芸知道》上映,然而,票房和口碑却不甚理想。

在上映第五日,票房终于过亿,目前,已经达到了1.07亿。

然而,相比较同期上映的电影,仍然是冷的如同“冬日凛冽的北风”一样。

悬疑犯罪片《误杀》上映13天取得了6.15亿的票房,功夫片《叶问4》上映6天取得了4.45亿的票房,而《只有芸知道》在强势对手的反扑中,毫无还手之力。

不仅如此,在口碑方面,《只有芸知道》也是落后于其他电影的,我们来看看豆瓣上的评分吧。

一张截图,其他几部电影的口碑都在7.6分左右,而《只有芸知道》只有6.5分的成绩,不管是票房还是口碑,都算是惨败了。

01,

不过,遇冷归于冷,终究是过亿了吧,官博也是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过亿的大红色喜庆海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而作为电影的主要宣传人员冯小刚导演却不淡定了。

已经62岁的老导演在圣诞节晚上零点发布了一则450字左右的“过亿感想”,他说:“看着团队搞出的这个一亿的大红海报,不禁感慨,英雄老矣。但仍怀感激,这一亿票乃是250万观众所赐,这250万观众是基于过往之信任买票捧了老冯和小黄的场,老夫这厢有礼了。看完(了)电影,有嫌慢的,平的,淡的,看不下去的,您花了钱,骂几句出出气都应该。这是人之常情。不解释。总结。心还是热的,过了冬至就是惊蛰!”

冯导的这一段话,看得出来都是发自内心的。

他不仅对于支持他和黄轩的观众表示了感激之情,还有感而发,现在的一众新锐导演,所向披靡,动辄就是20亿起步,不过30亿都不好意思庆功。

他看着自己电影的一亿大红海报,颇有感想。

值得一提的是,冯导的这一篇文章,笔者还没有看到评论,也许,是设置了不能评论。

02,

冯导的这一番话,道出了很多老导演的心酸和无奈,倒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位很优秀的大导演李安。

这两位老导演都是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届的翘楚和圭臬。

李安,20年导演生涯,3座奥斯卡小金人,4座金熊奖,2座威尼斯奖,2座柏林金熊奖加持,是很有影响力的华人导演。

而冯小刚呢,也是奖项拿到手软,很多的小众类型片都被他炮制成为一个接一个的爆款。

在中国贺岁档的20年里,连下8次冠军。

《甲方乙方》3600万,《非诚勿扰》3.2亿,《私人订制》7亿;

除此之外,《唐山大地震》6.5亿,《非诚勿扰2》4.5亿,《一九四二》3.7亿,《我不是潘金莲》4.8亿,《芳华》14.2亿等,这些爆款也让冯小刚成为了电影节举足轻重的人物。

然而,这两位导演今年的状况却如出一辙,都没有能够逃脱出“英雄迟暮”的结局。

李安,在2016年,因为“死磕”120帧,战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北美惨败。

投资4000多万美元精心打造的电影,最终在北美只收回了173万美元,幸亏中国市场给力给了1.6亿,让《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全球票房停留在了3093万美元,亏本!

而今年的《双子杀手》更是让派拉蒙亏的“底裤”都不剩,堪称2019年电影届最大的“惨案”之一。

因为耗时较长,剧情老套,而李安导演又在“3D+4k+120帧”上死磕坚持,所以,再加上水土不服,最终1.38亿美金成本,只收回了2.3亿美元左右,血亏!

而冯小刚导演呢,今年备受期待的爱情电影,截至到了目前,才仅仅过亿,到了周五,又有新片上映,13.4%的排片都要所剩无几了,所以这部电影最终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03,

其实,究其原因,并不是两人的导演能力有所退步,相反,他们一把年纪,还在坚持自己的初衷和想法,有自身独特的傲骨和不服输的精神,这一点很可贵。

只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审美的进步,影响一场电影能够成功的决定因素太多了。

不仅仅包括有没有讲一个好故事,做一场技术的革新,请几位有影响力的当红明星,更重要的是要深谙观众的内心,和观众达到情感上的共情,这就不容易了。

因为,票补取消了,观众们走进电影院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了。

前几天,笔者还在和几个朋友聊到这个话题,统一的认识就是,观众不会冒然走进电影院,而是会观察几天,等到口碑稳定之后才会决定看不看。

如果没有好的口碑作为支撑和发酵,那么很有可能首日之后就败下阵来。

所以,冯导所说的“英雄迟暮”也对!

04,

至于冯导提到的“很多年轻导演所向披靡,动辄20亿,不过30亿都不好意思庆功”这个观点,笔者认为,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本来就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道家的观念的!

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有年轻得志的时候,也有英雄迟暮的时候。

但是,中国的电影都是一代人甘愿做扶梯,奉献自己来让新人脱颖而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和进步。

你说对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