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左右,北京地毯五厂跟故宫合作,修复古毯,几十条大地毯,用棍子打掉尘土,在用吸尘器吸,最后熨烫,一点点理顺毯毛,修复的繁复与耗时,消磨掉很多人的意志。北京有"燕京八绝"的老手艺,这八绝是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种门类。

北京有"燕京八绝"的老手艺,这八绝是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种门类。它们大多数是在清代达到了艺术的最后一个高峰。在汲取各地和历史传统经验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面,具有北京地缘象征,同时当家手艺人也有佼胜于同行的独到之处。同时这八样绝艺符合皇家品味,所以也是特色的宫廷艺术代表。

时至民国后期到前五十年间,民间手艺大大衰落。有些艺人转行干了别的,由于十分喜爱年轻时学的手艺,在退休后又捡了起来,还有的人自始至终起起伏伏都在从事这项手艺,只是十分不容易。

颓势似乎已经无法挽回

京绣艺人的眼睛和手是做出珍品的基本保障,京绣艺人李树堂为了不会让手把绣品磨出粗糙的毛,一辈子没有干过家务活,确实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京绣厂里的工人,为了让自己的手艺生涯走的更长久,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抬头看看远方。

这样一点一滴的在惜自己,可以让京绣在国际时尚圈绽放异彩,也能在国内知名展拍上赢得无数人称赞。

那又能怎样呢?

老刺绣厂最终还是被挤到了北京双桥火车站一处破旧的房里,艰难维持。即便是在巴黎时尚周后,有人决定合作,但是由于没有成衣制作的条件,也就不了了之了。在国内也是一样,精美的拍品没有不赢得轰动的。最后还是从哪来的回哪去。有人叫好,没有条件。有掌声,没市场。颓势似乎已经无法挽回。

一块毯子织太久,你还等得起吗

一块毯子有多少个节点?如果是120道的,是14400个,每个节点都需要艺人扣一下经纬线,织就一块毯子的时间、心血,人力物力可想而知。据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很节俭,一块宫毯用了三四十年之久。能用这么长时间,可见织造技术的耐用性。

2000年左右,北京地毯五厂跟故宫合作,修复古毯,几十条大地毯,用棍子打掉尘土,在用吸尘器吸,最后熨烫,一点点理顺毯毛,修复的繁复与耗时,消磨掉很多人的意志。

康玉生,国家级非遗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地毯制造操作法。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复制故宫的一块盘金毯,制毯工具全摆在自己家里。

以上两个行业的例子,基本可以概括老手艺行业的绝大部分所有情况。包括处境还不如这些能走到国际,能上拍卖会的。比如,面人、泥人、毛猴、彩蛋之类。

反观这些老手艺,大多经历了宫廷辉煌时期,然后流落到民间变成一个个小作坊,再变成国有,再返回民间。此时,大多数艺人年事已高,退居家中,家又变成了工作室,然而市场变化和物质需求的改变,已经不可避免的让老手艺一退再退,同时接班人尴尬缺位的地步。

文/长庚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