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美,阅然指上

  图书君在北京(40°N,116°′E)向您问好!

  ▲《风味人间—肴变万千》之云南德宏傣家蘸水

  导语

  《风味人间》第四集《肴变万千》也来啦。这一集的主题和食物,突出一个字,

  其中,光”德宏傣家蘸水“,在节目中就有9种形态,也真是千变万化呢。油辣子蘸水、柠檬蘸水、干豆豉蘸水……眼花缭乱。真是只有想不到的蘸水,没有吃不到的蘸水!

  ▲ 来自网友的”真香警告“

  话说,《风味人间》的云南美食顾问敢于胡乱,在上周欢欢喜喜来到北京见了图书君和他的朋友们、热情的读者君们之后,开开心心地回到了云南。

  刚一落地昆明,热爱云南美食的他发了一条《风味人间》中德宏蘸水部分的秒拍视频到自己的微博上。

  结果呢,阅读量由137万到300万,再飙升到500万!天啦噜,神马情况?难不成是由一条蘸水视频引发的云贵人民大联欢?

  ▲ 一条视频带来的流量

  喏,就是这条视频。

  

  ▲德宏傣族蘸水《风味人间.肴变万千》

  不过,不知道云贵川以外地区的小伙伴,了解蘸水是撒子不?或者看完视频没过瘾?那就再看看乱师文字中的蘸水,吞一大口口水吧!

  打个蘸水

  打个蘸水,在云南话里面,主要的意思,就是去敷衍了事一下。至于一下的用时,一般来说,以不多于半小时为准。

  灶台边打个蘸水,起初不是敷衍,而是苟且。

  蘸水西南多见,云贵盛行,事出有因:云贵山大水急,流通不便,缺盐少油的时候,蘸水是自给自足的实用招式。时令蔬菜一锅混煮,亦菜亦汤;如果加上洋芋、苞谷和南瓜,汤菜以外,甚至还是主食;油水全靠火腿、腊肉,滋味盐分依赖蘸水。这种叫作杂菜或者杂菜汤以及杂锅菜的样式,云南全省通行。

  ▲ 腌菜膏蘸水 《风味人间—肴变万千》

  最简单的蘸水,就是一点盐巴。

  早先的盐巴多为锅盐,敲下一块,煅烧到通红瓦亮,汤汁碗里一扔,“吃啦”一声,盐巴的香味,便淬砺而出。当然,不到不得已如赶马人,决不会如此简陋。话说回来,以现在口齿的普遍迟钝,如果不是在山沟里嚼上个把星期的压缩干粮,这等盐香,断不能准确捕获。如此锅盐,往往富含多种矿物质,最适合腌腊。

  ▲百香果蘸水

  然后就有了辣椒。

  干辣椒一般需要煳制。并非火烧,那样受热不均外煳里生,而是锅焙或者灰焐,直到外煳内脆,然后用手捻碎。如此辣椒,俗称手舂辣子。新鲜辣椒,焙焐以后,撕去表皮,然后撕成细条,这种辣椒,叫作手撕辣子。如果两种辣子兼而有之,那么这碗蘸水,最合吃鱼。二十年前,滇池水清鱼多,每到开海渔船上开饭,渔家通常用湖水混煮上一大锅鱼类,大小不管,品种不论,不刮鳞不捞鳃不开膛不剪鳍,水滚鱼熟,随手拎出一尾,往蘸水里一滚,只要顺鱼背抹下去那一口,其余尽数丢弃。

  ▲干豆豉蘸水

  然后有葱、姜、蒜等素荤;对付腥膻,有花椒、草果、八角、山胡椒(木姜子)、芫荽、薄荷、野薄荷、藿香、荆芥、香蓼、地椒、水芹;缺乏酸醋,有酸木瓜、树番茄、梅子、栘枍、柠檬、酸橙、酸腌菜、淘米水和米汤酸汁;香味多来自干货,芝麻、花生、豌豆、黄豆、麻子、核桃,炒香捣末,特别些的,德宏一带有烟籽,似芝麻而略小;不够浓郁,有卤腐和新酱、老酱。

  盐、煳辣椒、葱、姜、蒜、花椒,是最常规的配置,荤素可蘸。

  云南南边,野生或家养的材料,非常丰富,不时可见妙物,以南亚人特别是印度人的眼光看去,这些材料包括辣椒,统称香料。哈尼人和苗人,常常把鸡杂汆水后添加进去,是真正的荤蘸水。山里的彝人,来得更干脆,猪狗等敲杀不放血,内脏和头脚零件一律汆水后明火烤到干香切作颗粒,作为主力,其他作料辅助配合,做成一碗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荤蘸水。

  ▲胡辣子干蘸水

  下霜的季节,也是燥火的季节。

  白天的太阳晚间的霜,使蔬菜们出落得青脆多汁有点甜。这期间需要煮上一盆小苦菜,水开即可,不放油盐,只打蘸水。特别火大的,可以先吃完蘸水苦菜,出上一头一脸一身热汗,然后等汤水冷却下来,抬手仰脖子不歇气,咕嘟咕嘟一气喝干。清不清火那不一定,但一定深感上下通透,身心愉快。

  云南多山,以上基本就是蘸水的山地版本。

  河谷和热带地区,蘸水多浓酽如酱,其实根本就是酱。像西双版纳、德宏一带的喃咪,见酱不见水,完全不像通常蘸水,往往加入原汤去调汁,还是叫酱为好。河谷以及热带蘸水,通行小米辣,罕见煳辣子,通透发散的生辣,最适合湿热地方;香辛料也特别,大芫荽、苤菜之类,富含挥发油,杀菌效果也相当不错;酸味多取自柠檬、树番茄、干腌菜;苦味盛行,像山羊汤锅蘸水撒撇蘸水,其清苦的味道,取自牛的盲肠汁液和一种俗称香柳的红辣蓼叶,是极寒的东西。

  ▲番茄喃撒

  打个蘸水,其实很有自助的意味,蘸与不蘸,蘸多蘸少,蘸长蘸短,全凭个人意愿。

  蘸水随蘸随淡,符合先咸后淡、先重后轻的味原则。蘸水也使烹调发生变化,云南不少蔬菜,烹煮前并不刀切,只是用手撕拧,并非沾不得铁腥,而是要让断面开张自然,方便入味。即便用刀,也是切撇结合,比如对付嫩小的南瓜,垂直轻切,横向稍微翻腕用力,便顺利分离。至于腥膻物如羊肉、活鱼,若要来得鲜嫩,白水汆煮后,一蘸即可,不也简便。保持本味,辅助主味,细想来,恐怕就是打个蘸水的良苦用意。

  ▲柠檬蘸水

  嗜好辛辣的,遇上过瘾到来电的蘸水,极其壮怀激烈,汗泪双滚,不时抬起头来,仰天吐纳;文静些的,也有如赵子龙大战长坂坡,使两根筷子,汤盆蘸水间,狠快稳准干净利落,杀它个几进几出。高潮时,但听见一声喷嚏,当阳桥并没有断开,只是头一歪,眼角筋穴跳突,张着嘴,爽翻过去;像我这种特别沉稳的,只是静若处子暗暗地吃喝,并没有太多的动作,就等大碗白饭上来,把自己那半碗蘸水倒将进去,闷头痛吃。完。

  ▲敢于胡乱

  吃客、瘦子、写文。

  摄影师、媒体人,著名美食家,云南饮食长期田野调查者。偏好云南特有食材的发掘推荐,著有《云之味》等书,被称为云南的美食地理专家。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云南美食顾问。

  最近,昆明有媒体就《风味人间》和他的云南美食觅食经,专门采访了乱师。就着一口地道昆明话讲起云南美食,怡然自得的乱师可谓如数家珍。

  

  ▲对话《风味人间》云南美食顾问——敢于胡乱视频拍摄/昆明同城网

  用眼睛品尝完蘸水,听完乱师谈云南美食,再看看乱师用文字整理出的全新云南美食觅食经,也是极好的呢!

  编辑 | 雪阳

  排版 | 雪阳

  长按关注图书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