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袁术和曹操嘴里所说的“孙郎”与“孙仲谋”,就是指三国时期的孙策和孙权兄弟。孙策、孙权连同其父孙坚,皆为一时人杰。

孙坚“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被称为江东猛虎。中平元年,年仅二十的孙坚加入了讨伐黄巾起义的战斗;次年,孙坚随张温领军讨伐边章与韩遂。中平四年,孙坚以长沙太守之身份平定区星之乱,初平元年,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孙坚在长沙起兵会盟。

初平二年四月,孙坚受袁术之命征伐荆州刘表,黄祖败走,孙坚追击,不幸被伏兵飞矢射中,不治身亡,年仅三十七岁。

孙坚死后,长子孙策继承父业。孙策容貌俊美,性格开朗、直率、大度,善于听取部属的意见,很会用人,很得士人和百姓的拥戴,士民都愿意为他效忠。他先是忍辱负重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逐一平定了丹阳、吴郡、江夏、桂阳、零陵、豫章、庐陵、会稽,豫章各郡,统一江东,为后来东吴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安五年,孙策外出狩猎,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孙策遭刺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时年十九岁。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打败曹操军队,正式开启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孙权正式称帝。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推行屯田,设置郡县剿抚山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孙权在位期间,还多次派人出海,其中又以黄龙二年派卫温前往夷州最为出名。

孙权晚年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定,导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孙权病逝,享年71岁,是三国时代最长寿的统治者。

总之一句话,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皆为一时豪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而孙坚、孙策、孙权的成功,与他们背后的一位女性有莫大关系。

这位女性,就是孙坚的妻子,孙策、孙权的母亲吴夫人。

吴夫人早年就失去了父母,与弟弟吴景相依为命。但因其才貌出众,故孙坚想要娶她。吴氏亲戚嫌弃年轻的孙坚轻佻而狡诈,便拒绝了孙坚的求亲,令孙坚十分惭愧而恼怒。吴夫人见状,对吴氏亲戚说:“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

于是,吴夫人便嫁给了孙坚,先后生下了孙策、孙权等四男一女,相夫教子,成为孙坚、孙策以及孙权身后最伟大的女人。

建安四年,会稽郡功曹魏腾因为得罪孙策,孙策要杀他。众官员忧虑恐惧,却又无计可施。

孙策的母亲吴夫人斜靠在井边,对孙策说:“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孙策闻言大惊,赶快命人释放了魏腾。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曹操想让张纮劝导东吴继任者孙权归附朝廷,便上表推荐张纮担任会稽郡东部都尉。

张纮来到吴郡,还未说明来意,却不料吴夫人竟然先开口了。她以孙权年纪尚轻为由,十分诚恳地邀请张纮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

张纮被吴夫人的诚心打动了,从此一心辅政,尽心尽力帮助孙权。后来孙权派张纮到会稽郡上任,有人认为张纮是朝廷任命的官员,疑心他的志向不仅在此,但孙权并不因此而介意,这里头多少有吴夫人的功劳。

孙权继任之初,确实年轻,吴夫人也因此忧心忡忡,她甚至还曾亲自询问扬武校尉董袭说:“江东能保得住吗?”董袭说:“江东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孙策将军的恩德留在民间,孙权将军继承基业,大小官员都拥护他。张昭主持大局,又有我们这些武将作为爪牙,这正是地利人和之时,万无一失,不必担忧。”吴夫人这才放下心来。

建安七年,曹操发公文,要求孙权派自己的弟弟或儿子到朝廷来作官。孙权召集众官员进行会商,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决。孙权于是带周瑜去见母亲吴夫人,准备在她面前作最后决定。

周瑜认为,从前,楚国开始受封于周朝时,统治的区域方圆不到一百里。后继的国君贤明能干,开拓疆土,遂占有荆州与扬州,王业相传延续,达九百多年。如今,孙权承袭父、兄的基业,拥有六郡的地盘与人力,兵精粮足,将士听命。上山开采铜矿,沿海炼制食盐,境内富庶,人心安定,有什么压力非要送人质不可?人质一旦送去,就不得不与曹操保持紧密联系,既然紧密联系,那么朝廷下令征召时就不能不前往,这样就会被人所控制。而孙权若受制于朝廷,最多不过是得到一个侯印,有十几个仆从,几辆车,几匹马,这怎比自己称王来得逍遥自在?

周瑜因此建议:不送人质,慢慢观察事态变化,“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彼自亡之不暇,焉能害人!”

吴夫人听完周瑜的分析,对孙权说:“周瑜说得很对。他与你哥哥孙策同年,只小一个月。我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你要当作哥哥来尊敬他。”因此决定不送人质。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吴夫人的决断很有见识,是完全正确的。

从决定嫁孙坚、阻止孙策杀魏腾、恳请张纮当孙权的辅臣、决定拒绝曹操提出的送人质要求这几件事来看,吴夫人虽是一介女流,却有着非凡的见识,比寻常男子高明了许多,此正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