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奇葩说》,有一道辩题很有意思——“Ta真的很努力,到底是不是一句好话”。

相信很多人都像节目里的女孩那样,听过这样的评价:

她从小数学成绩不好,但是很努力地去学,奶奶说她已经很努力了;

18岁,练舞蹈参加学校文艺汇演,却没能选上C位,同学安慰她说你已经很努力了;

上班后,她辛辛苦苦做的策划案被领导否决,领导宽慰她说:“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

女孩说,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她根本高兴不起来。现场很多人也是相同的反应。《奇葩说》主持人马东觉得这句话就是一句骂人的话,李诞立刻表示:“谁这么说我,我真的能特别生气。”

“努力”本来是一个褒义词,为什么放在这句话里,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感呢?

01

“努力”,被我们玩坏了

高中时,班上有一个学霸,在一个年级有上千人的情况下,每次考试都能排到年级前10名。在精力旺盛的学生时代,很多男生都喜欢跑去操场“发挥余热”。但此人却没有别的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习。别人在踢球的时候,他在学习;课间的时候,他在学习;别人午休的时候,他还在学习。据传,该学霸在家学习的时候,其父看不过去逼他出去玩,他无动于衷。其父无奈,只能使出杀手锏,用扫帚把他轰出去。

这本来是一个勤奋上进的故事。但别人在谈起他时,总是会感叹一句“他看起来并不聪明,他学习好,只是因为他非常努力”。这句话仔细一想,总觉得哪里不对。

就像许多人都推崇从来不努力却也能拿第一的“天才事迹”那样,似乎“聪明”、“有才华”、“漂亮”这样暗含天赋的词的地位一直比“努力”高出一截。换句话说,类似“我学习不好,不是因为我不聪明,只是因为我没努力”这样的话就会变得更加理所应当。

努力,很容易被我们当成掩饰自己懒惰、不完美的保护伞。

“我就是还没努力,我要是努力,挣得肯定比他多”

“我要是努力,职位一定比他高”

“我要是努力,分分钟成为人生赢家”

……

我们很多时候不看重努力,是因为偷懒实在让人觉得“舒适”,它吸引着我们去寻找比努力更容易的捷径。其实,在每一次放任之后,你会发现,所谓的捷径其实是一条弯路。活在无数“我要是努力,就会如何”的自我幻想中,就像温水煮青蛙,幻想永远没有实现的那一天,它最终会成为真正付诸努力的障碍。

02

我们排斥的不是努力,是努力后的坏结果

记得看电影《那些年》里,柯景腾跟沈佳宜说:“数学好有什么了不起,我敢跟你赌,十年后,我连log是什么都不知道,照样活得很好。”

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问过自己无数次,“买东西只要学会加减法就行了,为什么上学还要努力学那么难的数学”、“我们努力读书,但是有好多知识也用不到啊”……

我们开始陷入“唯结果论”的怪圈,忽略过程,只期望结果的美好。过于在意结果的人,永远不会挖掘出努力真正的价值。我们为什么不快乐?是因为努力和结果的落差,时常超乎想象。我们误以为世间有两全其美的事,所以才会一次次失望和不忿。

这时候,如果有人说“你真的很努力”,这句话很容易被当做失败后的安慰甚至讽刺,为什么不想想别人在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看到了这个人本身努力的闪光点呢?

柯景腾说完那段话后,沈佳宜曾回答:“但人生本来就是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啊。”

现实就是,生活本来就以一地鸡毛居多,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当你以为生活欺骗了你,努力辜负了你,何不思考一下,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其实,我们排斥的是努力后的坏结果,没有的是承担后果的勇气。

《奇葩说》辩手董婧谈到她有一次比赛失利后的心路历程。说她面对失败的结果,非常自责,无法用“我很努力”来安慰自己。但是她发现“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结果是否成功这一套衡量体系。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成功的赞美,但我更渴望的是当我被失败暴击,能有人走上来,拍拍我说:‘你真的很努力’”。在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努力奋斗,这才是生命的价值啊。

我们自己,就是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人物。天赋不佳、长相平凡、出生时就没有赢在起跑线上。但为了梦想和信念,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打拼。体会过加班到深夜连车都打不到的孤单无助,也曾因为工作的压力彻夜失眠,甚至无数次地怀疑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是否正确。但天亮之后,奋斗继续、生活继续。

今天,弹个课想跟大家说的是:

上天没有留给我们天生站在舞台中央的权力,唯有努力才是我们能改变命运的底牌。

当前途黑暗看不到光亮时,要相信,努力就是那束光,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好事发生。等到柳暗花明的时候,也别忘了和自己说:“我真的很努力,而且我一直很努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