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迟退休的消息,舆论对其合理性仍在激烈探讨中。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表示,延迟退休主要是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金缺口而设计的。

根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这意味着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在中国。

延迟退休的也可以有效的缓解养老金缺口,但这个缺口究竟有多大,官方和学者各执一词,但达成的共识是:目前的制度造成了未来的缺口。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做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预计今年出台,将会小步慢走,逐步到位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人社部官员明确表示,方案出台后将充分征求意见并经过5年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

但是关于小步慢走的政策类问题,曾有网友戏称:小步慢走,意思就是温水煮青蛙呗,一点一点让大家习惯了,假如6个月一次的延长,几年就到65--67了。

但是延迟退休在目前的政策下真的势在必行吗?

一旦延长退休年龄,高年龄组的劳动者会陷入不利的竞争地位。延迟退休政策却意味着缩小劳动者的选择空间,甚至很可能导致部分年龄偏大的劳动者陷于脆弱境地:丧失了工作却又一时拿不到退休金。我国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未富先老,也就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收入水平提高速度这一独特挑战。

其实小编个人觉得,延迟退休区分群体对待或者会更好点。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延迟退休直接导致年轻人就业压力,大龄工作者担心自身利益受损;甚至部分重体力劳动者身体不能承受;所以一线工人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

但是延迟退休对于干部就不同了:特别是其中职位、职称高的。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此类人群工作强度不是很大,很多人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仍可胜任工作。对于某些特定行业,如医生、教师,往往是“越老越吃香”。

所以关于延迟退休,应该更多的征求民众的意见,不管是小步慢走,还是一刀切,民众都必须有知情权。 不能温水煮青蛙,如果大家都对一项政策抵触甚至是反对的话,到最后导致整个国家的利益受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