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被称作“商城”,不仅是因为商朝曾在此建都,更是因为商贸业贯穿着了郑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郑州曾有4次商业大变革,其中有两次,发生在燕庄。过去,郑州的地标建筑是63米的二七纪念塔。如今,郑州的地标不断被“刷高”,388米的中原福塔,280米的“大玉米”,还有数不胜数的那些高楼大厦……

映象网记者 陈伟然

中原国际博览中心

郑州四次“商战”,两次发生在燕庄

改革开放40年,商贸业在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贯穿始终的作用。

有业内人士称,郑州商业发展历史有这样四个阶段:以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为代表的博览会展业、以亚细亚为标志的二七“商战”、以郑州商品交易所为代表的期货交易及以航空港区为代表的跨境电商。

而这四场商业变革中,有两次就在燕庄发生。

1993年,河南省“八五”期间十大重点基础工程之一,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博览中心当时特别热闹,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几乎天天都有。”燕庄村村民张本立说,逛展会成为当时燕庄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那个时候别的地方可能还不知道啥叫‘进口货’,我们燕庄人却能说出很多‘洋品牌’的名字了!”张本立说,从飞利浦的电冰箱、松下的电视机到雅马哈的电子琴,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奢侈品”,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很遥远,对燕庄人来说却早已司空见惯,因为展销会的原因,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品到会在这里聚集。

据燕庄党总支书记宋长润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燕庄兴起了一股“创业热”,因为眼界开阔了,许多人开始下海经商。从扎沙发、跑运输到搞工程,会展业催生了燕庄,乃至郑州的商业雏形。

郑州商品交易所

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开业。

时至今日,包括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粮油批发价格、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价格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价格体系,被称为“郑州价格”。“郑州价格”的产生,结束了中国没有粮油批发价格的历史,一度成为中国粮食市场的“晴雨表”。

“燕庄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在郑州的商贸版图里占据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地位。再加上以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为主的‘会展业’快速发展以及郑州商品交易所在燕庄落成,让燕庄在郑州对外开放和商品市场流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宋长润说,燕庄是郑州商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

郑州商业从“一中心”到“多中心”

“从前郑州人想购物,不用去别的地方,去一趟二七商圈就能全部搞定。”70后郑州人宋翔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二七”是郑州商业的代名词,“亚细亚买家电,敦睦路买服装,是当时郑州‘小康’生活的标志”。

亚细亚旧照

1989年,全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企业亚细亚商场在郑州二七纪念塔横空出世,其提出的“无理由退货”、“顾客至上”等服务理念和铺天盖地的“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欢迎您!”广告语,成为了当时市场营销及商业公关的典范。

“当时所有人都在议论亚细亚,作为郑州人如果没有去过亚细亚,就感觉自己特别落伍。”至今宋翔回忆起亚细亚开业时的盛况仍记忆犹新:“人挨着人往商场里挤,好像买东西都不要钱一样。”

有媒体报道称,亚细亚开业当天,九成柜台上的货物一售而空,后来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百货零售业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亚细亚的成功产生了巨大连锁反应,一时间仅二七纪念塔周边,就兴起了包括郑州百货大楼、商城大厦、华联商厦等众多综合性大商场,如今的“二七商圈”,就在此时奠定了雏形。

商场扎堆开业,必然引发展开激烈竞争,一场“二七商战”就此拉开序幕。

商场之间的公关大战、价格大战、服务大战、环境大战,不仅波及了整个“二七”,连西郊的商业大厦、稍远的紫荆山百货大楼也被卷入。

如今,郑州的商圈边际全城东西南北,东有燕庄曼哈顿商圈、郑东新区CBD商圈,西有锦艺城、王府井商圈,南有二七万达商圈,北有北大学城惠济万达商圈,中有国贸360商圈及二七商圈。

从中心城区到郊区,从老城到新区,各类大型批发市场、百货商场、进口超市、跨境商品体验中心、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层出不穷、迭代升级,郑州的商业中心早已从曾经的二七广场“一中心”演变为“多中心”。

二七纪念塔旧照

从二七纪念塔到中原福塔,郑州“最高”不断刷新

“为纪念二七大罢工而修建的二七纪念塔,在50年代时是一座木塔,高度不高,也上不去人。”曾参与设计二七纪念塔的陈效芳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二七塔是1971年在原塔位置重新修建的,全高63米,共12层,“二七纪念塔是当时郑州的唯一地标,因为它是当时郑州最高的建筑”。

现如今,能代表郑州的地标性建筑早已不止是二七纪念塔一座,而且郑州的“最高”也在不断刷新。

中原福塔

2009年,高388米的中原福塔建成,是目前的郑州“最高峰”。

2011年,高280米的“大玉米”郑州千禧广场建成,成为郑州对外开放新地标。

2016年,高285米的郑东绿地中心双子塔建成,被称为郑州最高写字楼。

郑东绿地中心

其实刷新的不止是郑州的高度,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郑州的对外形象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80后郑州人李典常年旅居海外,“每次回到郑州,我都会感叹家乡的变化真大。”

他说,原来他向别人说起河南、说起郑州,外国人可能只知道少林寺,“现在我说起郑州,来过中国的老外,都会说郑州是一个遍地高楼大厦的国际都市”。

燕庄语记

30+

郑州人李典:家乡的变化,是我们这些漂泊海外的郑州人与外国人交流时最大的谈资。

40+

郑州人宋翔:原来周末逛商场,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去“二七”。

50+

燕庄党总支书记宋长润:燕庄是商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

60+

郑州人陈效芳:郑州商业发展的历史,也是郑州城市发展的历史。

大事记

1971年,二七纪念塔在原塔位置重新修建。

1989年,全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企业亚细亚商场开业。

1993年,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开业。

2003年,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奠基,标志着郑东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2009年,中原福塔建成。

2012年,燕庄村原址上,曼哈顿广场建成。

2011年,“大玉米”郑州千禧广场建成。

2016年,郑东绿地中心双子塔建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