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专家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文亮

  冬天来了,天气冷了。有些人的血压出现了升高,于是在家自行加大降压药的用量,这种做法对吗?天冷后血压为什么会出现波动?什么样的波动就该就医了?又该如何预防血压的波动呢?我们邀请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文亮为大家讲讲高血压那些事儿。

  冷空气的刺激 会引发血压升高

  前几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家监测血压时发现血压高达200/110mmHg,活动后轻度头晕,休息后缓解,无其他头痛、肢体乏力等不适,自行在家服用多种药物,仍无效,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高血压科就诊。接诊的张文亮给老人检查后发现,老人生命体征稳定,无特殊异常,继续维持原降压药物,平稳降压。

  张文亮提醒,有个误区,认为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然而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即可。对于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压升高是一种应激反应,如果突然降压至正常,势必导致梗死区灌注不足,加重临床症状,所以对于血压的波动,大家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到有经验的医院就诊,避免自行盲目治疗而加重病情。

  张文亮表示,上述老人血压升高与天冷有一定关系。

  谈到天冷之后血压容易波动的原因,张文亮说,首先,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就会引发血压升高。其次,在寒流的刺激下,血管收缩,血压更容易居高不下,尤其一些老年人,血管硬化,弹性不好,就更容易出现血压增高,脉压差增大。第三,冬季人们往往运动减少,容易长胖,这种情况就容易升高血压。

  血压波动的正常范围

  张文亮介绍,成人血压的正常值是120/80mmHg,血压超过140/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当血压处于正常值与高血压之间时称为“血压正常高值”,这个概念的意思是血压已经偏高了,应该多加注意了,否则很容易发生高血压。

  对于老年人的血压值,张文亮说,201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要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以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随着年龄增长,对于血压的控制趋于宽松。无论哪个年龄人群,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低一些,动脉受到的物理损伤就会小一些,就不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如果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好,没有冠心病等疾病,也可以把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

  对于血压的异常波动,张文亮认为,若血压比平时轻度升高,比如收缩压增高超过10mmHg或者中青年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老年人血压持续超过150/90mmHg,就属于血压波动异常了。血压波动会使原有冠心病、心梗、心衰、脑梗的患者更易发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上述血压波动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如果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四肢活动不利等症状,更要尽快到医院急诊,这很可能是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表现。

  血压波动较大要咨询医生 不要自行增加药物

  张文亮表示,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会收缩,加之出汗减少,一些敏感人群的血压可能比平时有所增高。敏感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平时血压波动大的患者、平时血压控制不理想者、不坚持规律性服药者以及重度高血压患者。这些高血压患者一方面一定要坚持服药,同时还要注意经常测量血压。若血压比平时轻度升高(收缩压增高不超过10mmHg),暂时不用特殊处理,继续服用原来的降压药物,观察数日,随着人体逐渐适应气温变化,多数人的血压可以逐渐恢复正常。若血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升高超过10mmHg,或者中青年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老年人血压持续超过150/90mmHg),则需要咨询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降压药物,不要因为血压升高自行增加药物。

  日常在家 如何监测血压?

  日常生活中,为了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不少人选择在家自行监测血压,为此,张文亮建议大家在家庭中可以这样监测自己的血压:

  (1)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每次测量3遍,连续测量7天;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则每周自测1~2天,早晚各1次。

  (2)血压测量牢记三不要:不要跟着感觉走,要规范监测血压;不要过度关注血压,精神紧张:血压有昼夜节律的变化,且受气候、环境、活动、情绪变化的影响,不同时间点测量的血压值有所不同,对血压过分关注,频繁测血压,精神紧张,不利于血压控制;

  (3)不要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测量及治疗。

  如何预防 不正常的血压波动?

  现在天气渐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血压的异常波动呢?张文亮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表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穿:根据气温变化,随时调整着装保暖御寒;

  行:寒冷天气,外出时应尽量避免室内外温差的刺激。比如骤然离开温暖的房间,进入寒冷的露天空间时,最好先在楼门内、楼梯口或门厅等处停留片刻,以适应冷暖的转换。此外,患者居室要温暖,但室温不宜过高,以免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遇到天气晴朗、气温不太低时,可有意识地增加室外活动和室外逗留时间,以提高机体御寒能力;

  睡:调整起居,保证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食:低盐低油低糖饮食;

  防:要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提倡用冷水洗脸、温水擦澡,以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

  悦:心情愉悦,情绪稳;

  避:生活规律,避免熬夜。

  (燕赵都都市报记者 刘良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