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罗荣桓是中共山东抗战的最高领导人。日军多次对他进行“围剿”、“扫荡”,他却每一次都平安无事,甚至不用放一枪,就能带着几千人跳出日军的大包围圈。

他的这种反“扫荡”和反“围剿”本事,是很厉害的,甚至用“神奇”二字来形容,也不过分。

如果有人不信、不听他的,结果会是如何呢?

肯定要失败。

1942年9月,罗荣桓正在滨海南部的海陵地区。这时,突然不断有情报传来,说日军将集中几万兵力“扫荡”滨海根据地。

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战工会机关、第115师师部和由山东纵队改编而成的山东军区,都驻在滨海。日军“扫荡”的话,它们必定是日军捕捉的首要目标。

日军要来“扫荡”了!风声越来越紧,老百姓忙着坚壁清野。山东军区负责人黎玉找到罗荣桓说:“党政军机关应迅速从滨海向外转移。”

可是,罗荣桓说:“要在其他方面进一步摸清情况后再作判断。”不同意过早行动。

之后,他反复地对照地图,审视各地送来的情报,认为日军若是真要合围滨海,滨海四面的敌情应有异常变化。可在滨海北面的潍坊和南面的连云港,并未发现日军的异常动向。并且,他认为,这一次敌人的“扫荡”计划透露得这样早,还这样具体,肯定有鬼!由此他怀疑情报有假,敌人“扫荡”滨海,很可能是放烟幕弹。于是,他主张先不急于转移,看清敌人动向后再行动。

但是,黎玉等人却没接受罗荣桓的这个判断。

于是,山东军区、省战工会和抗大一分校等单位匆忙向鲁中沂蒙山进行转移。

结果,他们正好遭到日军的合围。

原来,罗荣桓的分析确实没错!日军只是以2000人“扫荡”滨海为烟幕弹,实际上以1.5万多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拉网扫荡”。

黎玉带着部队和机关向鲁中沂蒙山转移而去,正中敌人的阴谋。

10月27日,日军分作12路,构成了直径35公里的包围圈。拂晓时分,它们突然对黎玉率领的人马发起了进攻。结果,八路军鲁中2分区的1个团和军区特务营,与日军从拂晓一直打到天黑,仍然无法打退日军。

天黑后,在特务营掩护下,军区机关分成几路突出重围。

在战斗中,鲁中2分区的这个团团长、政委牺牲,全团打光。军区特务营仅剩下14名战士,最后被日军压缩到笛崮山东端的山顶上。他们战斗到最后,无路可走,纵身跳下悬崖。6人牺牲,其余8人负伤,随后被附近的老乡们赶过来救走。

在突围中,省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牺牲,黎玉也负了伤。军区政治部主任江华带着一个警卫班突围,也只有一个警卫员和他冲了出来。

黎玉等人劫后余生,对罗荣桓敬佩万分,说:“罗政委料事如神,不得不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