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报问政】拆迁空地变停车场,只收费无票据是否合理?看记者调查!

来源:咸宁网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魏明

棚户区改造拆迁腾出的空地“变身”停车场,不仅自定标准收费,还不提供任何收费发票。近日,市民秦先生对市中心城区几处拆迁空地被用作收费停车场的行为提出质疑,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拆迁空地停车收费很随性

新闻背景

秦先生称,10月底的一天,他在温泉中心花坛附近办事,将车停在原小车队拆迁后腾出的院子里,被收取了5元停车费

“物价部门规定,在停车场停车30分钟内免收停车费,可我只停了十几分钟,却被强行收费。”秦先生说,这不是他第一次遭遇这种情况了,“除了这里,还有老艺校、老农机公司等地,因为拆迁临时腾出大片空地,便经常有车辆进出停放。而围墙门口却常有两三人把守,一律对停放车辆收费,一般是5元不管时长任意停。他们对外地牌照的车收费更高。”

秦先生认为,如果是合理的收费行为,应当可以提供票据,但这些“停车场”都无法开票

“这几个地方的停车收费行为合法合规吗?”秦先生质疑。

原小车队停车收费好几年

记者调查

15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淦河大道上的老艺校拆迁院内。

只见院门口有一中年男子在看守。门口桌上立着微信和支付宝收款二维码,上方贴着一张落款为“艺校临时停车场”的“临时停车收费标准”公告:1至3个小时5元;3至12小时10元;夜间21:00至次日9:00为10元。由于记者的车辆只做短暂停留,对方并未提出收费。

原小车队地处交通繁忙的温泉路,院子里不断有车辆进出。院门口未安装道闸,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将一把坐椅横在门口充当门禁。

院内地面泥泞,混合着建筑废料,没有划车位。与之相邻的是施工现场,有挖土机正在作业。虽然树立了一块“棚户区改造禁止停放车辆”的牌子,但是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院内还是停满了车辆。

在门口的简易工棚内,负责收费的人员告诉记者,收费标准不计时长均是5元。当记者索要发票时,对方表示没有。同在现场的几个人称,他们是市城发集团的工作人员。

“这里原来是一个老头在收费,现在由我们负责,只要进来停车就得交费。”一名自称是集团工作人员的男子说,这里下周将开始施工,以后会有地下停车场。

记者看到,从上午10点29分到10点33分,短短4分钟内,有5辆车的车主进行了现金或扫码交费停车。据该“停车场”周边的商户介绍,这里停车收费已经好几年了。

几处停车场均未通过审批

部门回应

拆迁空地能否停车收费?记者致电市物价局收费科,相关负责人称,老艺校、小车队,以及老外贸等拆迁空地都属于国有资产,开设收费停车场必须经过物价部门审批,但这几处停车场均未经过审批

该负责人表示,即使是临时停车场,也必须有道闸、停车位等基本配置,并且这类公共停车场不能自主定价,须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物价局工作人员提醒,如果遇到不合理的停车收费行为,可以向物价部门举报。

市城管执法委停车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城管部门主要管理城区人行道以及政府指定区域的停车行为。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由物价局认定,且停车场的设定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

市城发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对此事回应:老艺校和小车队停车场确实是他们负责的项目,但目前的拆迁工作外包出去了,停车场的运营和管理并不由城发集团直接操控。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联系棚改部督促临时停车场逐步改进,但完成规范化建设的停车场,将会由集团直接经营管理。

至此,记者不由得心生疑惑:未经审批的停车收费行为就发生在市区最繁华的路段,怎么持续了多年却没有人管一管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