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东流迎朝霞

前面文章说过,凡夫是要“念头”去截取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三维片段,从而把“天理”隔断成节,再通过“躁动的心灵之气”将妄想描绘成了现实。那么圣贤又是如何将“真我”与“天理”合二为一,从而超越了生死的呢?

凡圣之别,只在毫厘之间。凡夫是让“人性”自由奔放,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无论碰到任何外物都将使内心处于一种“动气”的状态,以强攻强,一根筋去钻牛角尖。

群山连绵,不见远方布道者

圣贤则相反,束缚“人性”不让其外流。注意是“人性”而不是“人欲”,两者相差甚远。“人性”与“物性”相通,“人欲”与“物欲”相关连。

只要去得“物欲”,那么“物性”自然显露出来,而后“人性”也会紧随其后透明起来了。

举个简单例子,世人都知道“名利”是好东西,能够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所以你很想要得到,这就是“物欲”。当你把这种物欲去掉之后再回头来看“名利”,那么你会发现“名利”只不过是一种很虚幻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这就是“名利”的“物性”。

名利逐尘扰凡心

而当你看清了“名利”之后,你体内就会有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呈现到你的生命体验中,这种体验胜过你在世间经历的一切感官知觉,这表示你的“本我”之性已经开始通透起来了,开始趋向于与“天道”相合。

圣贤就是时刻让“本我之性”不偏不倚地踩着“天理”大道却能够保持最“自然”状态的人。他们的心灵之“气”已经能够与“天地”二气处于“两两和谐”、而又互相交融的状态,此所谓《中庸》“与天地参,并列为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