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葬礼文化及其讲究,哪怕是穷苦人家,一旦家中有人去世,也会讲究风光大葬。那么古代真实的葬礼场景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作者为各位分享的这一组清末时期的照片,便可以让大家对百年前的葬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清末时期葬礼中的纸扎祭品镇棺狮,寻常百姓的葬礼中,最多出现的祭品为房子、仆人,而富裕人家还会有娇子、镇棺兽等纸扎祭品,一个人生前的地位直接反应到了死后葬礼的豪华程度。

葬礼中的宴席,也就是俗称的白事宴,古代将结婚葬礼合称为红白喜事,红事自然是代表着喜气,而白事则为送喜。佛道两者均以死亡代表轮回重生之意,来抚平死者亲属的伤痛。

葬礼中的手持幡灯的死者亲属,在出殡之时,其象征的意义是为了为死者的”灵魂“引路,当然这实际上是千百年葬礼文化中的一个风俗,毕竟人去世以后便什么都没了,生老病死是世界万物的特征,并没有所谓灵魂存在。

葬礼中的祭品金山、银山,实际上这种具有祈祷意义的祭品,大多数时候只存在于普通百姓的葬礼中,后人之所以给先人用这种祈祷性祭品,主要是图一个心理暗示,以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保佑自己的家族能够昌盛。

葬礼中所要使用到的幡旗,这种幡旗当然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使用的,一般能用的都是达官显贵。仔细观察旁边还有衙门老爷出巡时的肃静牌,这种显示地位性的东西也是当时阶级差异中诞生出来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如何风光,死后也一样埋入土地,并没有什么分别。

葬礼中真实的抬棺人,在葬礼文化中,一般对抬棺夫的数量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为单数只能是双数,数量从4人、8人、16人、32人等,人数越多表面葬礼的规格就越大。而对于抬棺人本身也有很大的要求,与死者八字对冲的人不能抬、未婚无子者不能抬,这种要求带着明显的迷信特征。

进入到清末,由于西方汽车的传入,一些清末的达官显贵们为了赶上”潮流“,从而在为自己的亲人举办葬礼时,放弃了从前轿子、马车等祭品,而该用纸扎的汽车,这些纸扎的汽车做得极其仿真,和当时真正的汽车大小并没有太大差别。

清末葬礼中的纸扎汽车祭品,有汽车当然得有司机,我们仔细看汽车里面的纸扎人也和真人一般大小,汽车也极其仿真,说明当时纸扎品师傅的手艺的确非常高。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