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现场

岳南接受记者们采访

四川新闻网宜宾11月22日讯(胡雪 杨晓川 记者 周瑜原)11月19日,时隔两年,著名作家岳南再次回到李庄,带着对学子们的满腔期许,带着对李庄的深厚感情,在李庄中学初中部讲堂,为200多名师生带去《那时的先生——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南渡北归》——讲述当年张伯苓、梅贻琦以及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金岳霖、胡适、吴健雄等人在艰危年代弦歌不辍的故事。岳南希望将先生们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传递给年轻学子。

或许是长途跋涉的缘故,与海报上那张神采奕奕的照片相比,岳南本人有些憔悴,山东人魁梧的身材搭配上黑色宽檐帽、黑色大衣,在冬日暖融融的阳光里更显得高大些。他侃侃而谈李庄的变化、对宜宾文化的喜爱与追寻。

岳南第一次来李庄是15年前。

2003年春,岳南在李庄了解到抗战期间傅斯年、李济、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董作宾等数十位大师在李庄焚膏继晷、薪传火播的事迹。在追寻先生遗迹、瞻仰遗存的过程中,岳南受到了大震撼、大感动,决定写一部书,作为对这些先生的追思与纪念。之后,他住在镇外靠近上坝月亮田的一个由养猪场改造的招待所里,对大师过往岁月与流传故事进行了采访、探寻。一年后,《李庄往事: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中心纪实》问世。此后,岳南三下江南与西南,搜集阅读近千万字的珍贵资料,于2011年出版了《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的命运变迁,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2016年,岳南出版《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当年7月,新书发布会在李庄举行。 “两年多了,这次来发现李庄又变了:建设得更好了、更干净了,街道整洁、车辆有序,选择在这个季节来,很适合、很高兴。”岳南说,15年前来李庄,游客很少,如今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年几十万游客蜂拥而至。抗战遗存、大师们的遗迹保护起来了,让游客觉得有看头,一个人看了不够,还会带着亲戚朋友来,“李庄的文化能传播出去,旅游能持续发展,这是李庄政府、人民付出的心血。”

作为李庄镇荣誉居民,岳南认为李庄应严格按照同济大学做的规划来建设,不建高楼,少建水泥房子,可以建一些木式结构、砖瓦结构的建筑,“尽可能地保留李庄古镇的原汁原味。”

写了几部与李庄有关的作品,岳南说“有关李庄的东西还要修一修、补一补,还有一些材料需要补充。”岳南觉得,宜宾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写,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远远没有发掘完,他以后还会继续发掘,争取呈现给大家,“让大家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大师当年在宜宾奋斗的光辉历程。”(翠屏区全媒体宣传中心供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