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是听力开始下降的年龄?

据统计2017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3%,是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其中听力有损失的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1.4%。 据估计中国各类听力损失患者人群超过7000万。

调查显示,多数人感觉从45岁听力开始下降。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在听力开始下降时并不会及时就医,而是选择“凑合”,等到必须要验配助听器时,也往往伴随排斥心理。

临床发现,有听力问题但没有及时干预的中老年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感觉听损病情加重,言语识别率明显下降,从而造成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退化,影响身心健康。

老年听力损失的四个时期

老年人听力下降后,从早期到晚期会经过四个时期,越早干预后期效果就会越好:

一、漠视期

在听力损失刚发生时,一般生活和社交只会受到轻微影响。老年人通常对自己的听力变化并不在意,认为是注意力不集中或上火导致的,甚至很多人有“人老了听力就应该不好”的想法。其实这个时候是听力干预的最佳时机,但此阶段往往被99%的人忽视。

二、焦虑期

随着听力的持续下降,开始出现轻微的语言障碍,老年人的社交与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由于听不清或听不全,老人出现心情焦虑,性情急躁等表现,这时子女观察到父母的心情变化通常不会往听力方面想。老人通常会认为只要别人和自己大声说话就可以,但却忽视言语理解能力已经下降,当别人说话语速稍快时,已经无法理解语言含义。

三、抑郁期

听力问题已经很大程度影响到生活,言语能力持续退化,出现语言交流困难。此时老人与其他人的交流已经非常被动,当别人有说有笑时,老人常常回避或发愣,与家人沟通越来越少,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

大多数人都是在这时才意识到需要佩戴助听器,但听力问题已经对思维能力产生影响。有些老人认为是助听器效果不佳,但其实往往是大脑皮层退化、言语分辨能力下降。这个时期才开始听力干预的老人需要家人帮助建立信心,交流时语速放慢,耐心进行交流,坚持康复训练。

四、自闭期

这时听力损失往往比较严重了,老人由于长期不能顺利和别人沟通,部分人已经开始有老年痴呆症的迹象,言语能力严重萎缩。这时老人的社会活动基本停止,已经处于相当自闭的状态。但即使是这个时期,再进行听力干预也不晚。

海之声听力专家建议大家对照在老年人听力损失的这四个时期,越早进行助听器干预,后期效果就会越好,帮助老人享受晚年美好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