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冬表示,《中国机长》并不好拍,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故事,所有人都知道航班最后成功备降,而且,从出现险情到降落也不过短短34分钟,改编成电影还要打动人,这就需要真实细节来填充——餐车里的餐食散落在过道,整个客舱狼狈不堪。而这种真实的质感正在让中国电影与观众之间达到某种程度的共振,回望2019年的国产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成为了一股潮流,与当下中国现实发生关系的“中国故事”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国庆档热门电影《中国机长》中的一个情景是袁泉扮演的乘务长带领当天值班的空姐们“伸手指、检查指甲”,那个镜头一出来,不少真实的空姐看哭了,很多民航人跟影片出品方、博纳影业的老总于冬说:“因为太真实了,没想到平凡工作中如此微小的细节也会呈现在大银幕上,没想到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而这种真实的质感正在让中国电影与观众之间达到某种程度的共振,回望2019年的国产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成为了一股潮流,与当下中国现实发生关系的“中国故事”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票房前十中,只有两部进口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12月23日,2019年国内累计电影票房已达62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606.88亿元的票房总成绩,这一数据还在更新之中,而已经可以“定论”的是在2019内地电影票房榜前十名中,八部均为国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少年的你》、《疯狂外星人》、《飞驰人生》榜上有名,而进口片只有《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和《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两部挤入前十。

这种压倒性的碾压让博纳总裁于冬感慨万千:“这在过去十年中从未有过”,何况,2019年这一年来中国影视行业经历了一段的下行空间,中国影人支撑得非常辛苦。然而,这一年来,中国本土电影却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同,而就算是好莱坞进口片如何密集放映,也挤不进中国观众的内心。

好莱坞也有点慌了,因为他们没有“中国故事”,而中国影人却在越来越娴熟地运用类型化叙事方式。这一点在主旋律大片上最为明显。

9月30日至10月8日的国庆档非常亮眼,中国电影票房高达50.5亿元人民币,观影人次1.35亿,创下了同期历史新高。截至10月7日24时,《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3部在9月30日上映的影片在国庆档内分别收获了22.05亿元、19.17亿元和7.78亿元的票房成绩,约占国庆档票房总额的97%,这三部主旋律影片采用了商业类型片,淡化了以往纪念影片对历史讲述的说教方式,吸引了更多城市化的年轻人。过去的商业大片拼制作,现在的商业大片拼“真实”

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被视为中国商业大片的开端,一度开辟了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为特征的大片时代。然而,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的商业大片已经完全换了一种面孔,在现实中开辟出了一片土壤。而真实事件改编显然成为一种助力, 一方面能够弥补原创性的匮乏,一方面有呈现出中国曾经发生、正在发生的鲜活事件。

国庆档中三部电影都与“真实”有关,《我和我的祖国》中黄渤出演的《前夜》即有真实的原型人物,《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则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攀登者》重现了历史上1960年与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事迹,用个体化的方式去叙述宏大叙事。虽然登山是国家荣誉,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尊严,但也是个体的选择,而且是一个个体需要克服自己,攀登者的有心外的山,也有心中的山,这种血肉之躯的痛苦和坚韧成为了观众情感的接入点。

《中国机长》则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当时,在万米高空驾驶舱右风挡玻璃爆裂脱落的极端险情下,刘传健机长及8名机组人员以高超的专业素养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的安全。

事件发生后,很多电影公司都有将其拍成电影的想法,博纳影业的老总于冬从新闻中就感到了其中的震撼力,于是打电话问刘伟强:“现在川航5?14的这个题材我们拿到了,你有没有兴趣拍?”刘伟强想了想说:“在中国,这种题材是很少有人拍过的,我觉得可以试试。 ”最终,在虚构与现实之间、高空与地面之间,如何具有观赏度而又不偏离飞行常识的航线,刘伟强交出了一个完美的答卷。

于冬表示,《中国机长》并不好拍,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故事,所有人都知道航班最后成功备降,而且,从出现险情到降落也不过短短34分钟,改编成电影还要打动人,这就需要真实细节来填充——餐车里的餐食散落在过道,整个客舱狼狈不堪;乘务员被餐车撞伤,仍然坚持帮乘客戴氧气面罩……观众不仅看到了发生在3U8633航班上的故事,也看到了整个民航业的精密运转,看到了每架飞机安全起落背后,是更多的普通人在默默地付出与护佑。

而除了这三部电影,今年另一部票房大卖的《烈火英雄》同样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坚持“中国口味”,用“中国故事”贴近观众

在于冬看来,行业的周期需要敬畏,但周期下行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他说:“所谓‘创作暖春’就是能够通过创新来抵御周期性的波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2019年的中国电影一直在寻找着杀出血路的机会,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用现实主义的“中国故事”去贴近观众。

这一点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同。《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出品人李力表示,电影创作者必须找到和观众距离最近的朴素的情感进行沟通,同时又要用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和观众对话,而现实主义题材就是这两者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电影《少年的你》和悬疑犯罪片《误杀》看似并无关联,但是,两者都取得了不俗的口碑与票房,因为它们都涉及了当下中国人非常关心的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弱势群体怎样才能远离校园欺凌?这样的“全民议题”使得作品超越了电影本身,成为了人们寻找现实答案的参照点和依托点,所以才能成为“爆款”。

而年度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取材于神话故事的国漫,但是在内容上却依然紧贴现实,哪吒不再是远离当下的英雄传说,而是一个对这个世界叛逆,在挫折中成长的熊孩子,更似生活中难以脱离桎梏的普通人。所以,这部作品可以有教育理念、儿童心理、自我认同等各种版本的解读,因为这部作品在当下的语境下,抓住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与精神需求,让人从各个角度看到折射出的现实。

这就是“中国故事”的魅力,影视行业虽然陷入了暂时的低谷,但好的作品却并未缺席。

2019年末的档期题材多元,跨年行情还在继续,春节档的《中国女排》、《唐人街探案3》、《囧妈》都颇受期待,其中《中国女排》目前位居春节档最受关注影片的榜首,影片的“真实”无疑是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首要原因。

导演陈思诚因拍摄《唐探3》,在日本整整呆了三个月,他对于“中国口味”颇有心得:“都说日餐好吃,我这三个月基本上吃中餐,今年的中国电影也是这样,中国观众最爱的还是国产电影,因为本土题材有中国味,而这也是我们导演可以未来为之奋斗一辈子最好的土壤,如果没有这些观众和这些市场,没有这么蓬勃向上的未来,那都是空谈。”

对于未来,于冬也很乐观,他表示,“中国故事”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观众, 这给影视行业带来信心,“中国电影再这样坚持走下去,再过几年,这个产业会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