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还没关注广东卫生在线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延续“我是共产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深化全市政务服务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市直机关工委、市政务办联合在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开设《花城政能量》节目。

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务办介绍最新政策和特色服务,特别是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所采取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宣讲群众关注度高的政策法规、咨询量大的办事流程,解读最新惠民便民措施办法。

近日

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

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欧阳资文

做客《花城政能量》

现场解读广州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政策

广东卫生在线与你一同了解

▲欧阳资文副主任做客《花城政能量》

广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如何?

先来看一组数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3所

社区卫生服务站172所

镇卫生院30所和村卫生站932所

覆盖全市所有街镇

基本建成“一街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

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基本实现城市15分钟

和农村30分钟卫生服务圈

4类机构共有卫技人员16122人

其中总编制约11285个

在编人员9133人

到编率80.93%,比5年前增加6.63%

各级财政补助收入30.59亿元

比5年前增加108.26%

实有床位4799张

比5年前增加7.63%

2017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诊疗量

同比、环比均呈下降趋势

三级医院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8.65%

二级医院同比下降3.41%,环比下降11.3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达4882.79万人次

同比增长12.46%

基层门诊量占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比例

由改革初期的不足10%快速提升至31.96%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

在基层就诊比例明显上升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近年,广州各区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涌现出花都区基层综改新样本和农村居民“一元钱看病”、增城区“院长办院”、南沙区“镇村一体化管理”以及海珠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有偿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签约和在线预约等一批卓有成效的经验成果。

经验模式一:花都区破茧而出,走出基层综改新路径,成为全省模范样本

该区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为目标,着力推动五大措施,促进“四个提升”。

主要做法:

◎实行一类供给二类管理,激发基层活力。

一是取消“收支两条线”。推动基层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保障收入全额返还的基础上,实行以事定费财政补助政策,确保收入不低于取消“收支两条线”之前的水平;二是实施“两自主一倾斜”。绩效工资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最大可调整为3:7。

◎推行一元钱看病,让群众看得上、看得起病。

村民在村卫生站看病,先行医保门诊报销,自付部分由区财政予以二次补助,只收村民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药品及诊疗费全免,足不出村即可一元钱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曾批示,可将此作为花都模式向全国推广。

◎推进三级机构同步建设,稳定基层人才队伍。

一是乡医入编,稳定村级卫生人才队伍;二是全科培养,提升队伍整体实力;三是技术下沉,实现“区医镇用,镇医村用”。

◎落实四类投入,发挥财政保障作用。

区财政坚持科学分类投入,将医疗投入分为医联体、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村卫生站等四大类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实行五个统一,强化三医联动。

率先试点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花都区人民医院联合区内1家二级医院及6个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机构、资产、业务、人事和医保资金五个统一管理的医疗集团。实施药品集团采购,推进高职称专科医师加入集团内家庭医生团队。

改革成效:

◎基层业务量大幅上升

实施新政以来,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同比均增长约20%;区内就诊率约90%。

◎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2018年以来,危重孕产妇救治成功率100%,重症儿童救治成功率超过99%。

◎医务人员待遇逐年提升

基层医务人员年平均工资从2010年的6.1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3.5万元,劳动价值得到认可,工作干劲不断增强。

◎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

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近年来群众满意度总体向好,2017年达93.41 %。

经验模式二:增城区善谋善为,通过“三个放权”,实现“三个提高”

增城区敢于先行先试,从2015年1月起,举全区之力深入推进基层综改,达到“三升一控”的预期目标。

主要做法: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深化改革创新。

一是强化党政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增城区基层综改“1+6”文件,实施全方位的改革;二是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核定收入、核定支出、差额补助”的原则核定基层的经常性收支,对收入不足以弥补支出的差额部分,由财政足额预算;三是实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创新管理方式。收支结余部分全额返还给基层,其中60%用于增加绩效工资总量,40%用于机构建设。

◎下放管理权,激发基层活力。

一是下放“用人权”,由院长自主选人、自主用人,破解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是下放“做事权”,放手让院长主动管理,做强优势科室和特色业务;三是下放“分配权”,由院长自主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破解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推行院长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监管。

考核结果与院长聘任、院长管理目标奖、公共卫生经费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拨付“四挂钩”。

改革成效:

◎业务量明显上升

2017年与2014年相比,基层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分别增长43.5%、41.6%,病人往基层回流明显。

◎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2017年与2014年相比,门诊输液比和抗菌素使用比,分别下降60%和50%,抗菌素滥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满意度持续提升

连续3年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平均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2017年与2014年相比,门急诊次均费用降低4.4%,住院次均费用降低4.2%,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减轻。

家庭医生来了!

你知道TA是谁吗?

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注册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多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市拥有注册全科医生为每万人2.31名。其中,自2013年启动全科医生“5+3”规范化培训以来,共培养规范化学员310人,这些人才成为了家庭医生的骨干力量。

家庭医生采取团队服务的形式,团队成员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等。家庭医生团队可以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包含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用药指导等)、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他们承担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能,可以说是居民的“医生朋友”和“健康顾问”。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广州特色:

1.医保基金购买签约服务

2.医保基金以增量方式进行支付(在门诊限额之外进行支付)

3.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年签约服务费据实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原则上80%由家庭医生团队自主分配,20%用于机构统筹,突破工资调控水平)

4.强化全科—专科联动协作(经家庭医生转诊,可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

5.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家庭医生个性化包资助保障范围(纳入康复项目239个,资助上限20400元/人.年,提供上门服务的资助上限28800元/人.年)

6.将低保、孤儿等5类困难群体列为签约补助对象(这些补助对象签约基本包的自付费用,将通过财政资金承担)

7.升级计生特别扶助家庭的服务包(将免费包升级为基本包,自付费用将由财政资金承担)

8.打造规范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按照50万元/个的投资标准,每年在9个区均打造1个规范化的签约服务区。要求基层以此为样板建设签约服务区,内设若干“家庭医生工作室”)

9.加大力度,切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 “1 3 1 4 5 2 0”:1个医生朋友;3种类型服务包:免费包、基本包、个性包;签约有效期1年;4类机构可选: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签约;享5个方面实惠:可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费用等方面享受实惠;2大服务内涵: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行动不便,经评估确需上门服务者,可提供0距离上门服务。

市民咨询 快问快答↓↓

市民张小姐:现在社区医院看病的确方便了,但是社区医院经常缺药,基础药都经常却,比如小柴胡冲剂,缺几个月都没有?请问基层医院配药的标准是怎样的?

欧阳资文:近年来,由于市场上药品原材料涨价或企业GMP过期等原因,导致一些药品不能按时生产供应的现象。各级卫计部门对于药品短缺问题,高度关注,实行医疗机构、县(区)、市、省和国家逐级监测报告制度,通过协调企业定点生产和政府储备等方式,做好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相信接下来药品短缺问题会有改善。

张小姐反映的小柴胡冲剂是感冒类用药,据查询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该药是能正常采购的。由于治疗感冒的药品有很多,可能各个医疗机构的用药习惯不同,所以在配备上会有所不同,治疗感冒可以有其他药品可以使用,疗效也是保证。可能医生在开药时对患者的解释不够,我们会敦促医疗机构向患者多做解释,做好药学服务和咨询服务,加大对基药和非基药合理使用的宣传引导,公开药品信息,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消除群众“偏好用非基药、贵药”等误区,避免“点菜式”开药。

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基本药物制度有关要求的通知》,各级医疗机构可根据诊疗需要从医保药品目录自行配备使用。但由于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保基本,因此除一些特殊专科用药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满足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用药需求为原则积极做好药品配备工作。为适应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需要,卫生计生部门正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通过医联体建设有效配置医疗资源,优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医联体内三甲医院与对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实行集团采购,统一配送,逐步解决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问题。同时加强基层用药管理和政策的宣传。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的监督管理,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为优先考虑人群,尽可能满足辖区内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要。

市民张伯:我希望社区医院多配一点经验丰富的医生,毕竟年纪大了,在家门口看病还是方便。以前社区医院医生的待遇低,现在提高的一点了吗?能不能留住好医生呀?

欧阳资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承担着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围绕“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开展一系列工作。一是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诊疗环境的提档升级工程,不断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出台有效政策,积极改善基层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

比如:2018年8月,市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18〕135号)明确“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留公益一类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实行区招区管。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绩效工资总量不予限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实行“两自主一倾斜”,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自主从单位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中提取不低于60﹪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2018年10月,市人社局等3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指导意见》(穗人社发[2018]46号)明确“各区人社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实际数额,据实一次性核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逐步提高全科医生工资收入,使其与区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生工资收入水平相衔接”。这些措施的落地,有效的吸引基层医务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编辑|Kayla 责编| 黎晓心

来源|广州卫生计生、广州新闻电台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