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ACCA(zgacca)小编为您提供。



小编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图片来源:知乎

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学霸故意跑来炫耀的。

越来越多人觉得考证没啥用。

此问题一出,评论圈炸了锅,大家纷纷甩出自己或自己身边人的例子。

呃…俺有其中三个证,还有几个同档次的证,也是清北的本硕博,工作十一年了,月薪近6k…——匿名

我只有CFA,在券商研究所,工作两年,一个月3万税后工资,去年奖金60万。我们组长,啥证也没有,几百万年薪。固收二级圈去年发奖金我都不敢信,很多人一个证也没有。——匿名

美国名校本科毕业后直接入华尔街投行做MA,一年买房,工作两年后辞职申请MBA,拿到斯坦福offer,完全是商科学生最理想的职业履历。但是当我问及他未来的职业规划,看到的却是迷茫。——匿名

身边考证人才也很多,我相信KPMG有这样的人才,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五证的高人。但是他从来不沾沾自喜,要不是内部的人都不知道他有。他也没有拿这些证来证明自己,只是低调地努力着,毕竟,考证和实际工作时两码事。如果人生要靠考证来自我满足和自我证明,真的是挺悲哀的。——匿名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考证

首先普及一下五证:

CPA(CICPA):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事务所的敲门砖。另外,据说拿下CPA,四大有一千块的Qpay。

CFA:国际金融投资从业者专业资格认证,拿下CFA并不简单,CFA协会给出的建议数据:每个级别都要有超过250个小时的复习时间。人们普遍认为CFA是金融行业必备证书。

法考:法律类职业证书考试,律师行业必备的敲门砖。

AICPA:全美财会行业第一证,在美国公司,几乎所有的高级财务人员、乃至CFO都拥有AICPA资格。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ACCA,成立于1904年,是全球广受认可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在全国181个国家拥有188,000 名会员及480,000名学员, ACCA透过全球100个办事处和中心,以及全球超过7,110家认可雇主,为员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高标准服务。ACCA也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创始成员。

很多人的规划都是,大三报名司法(现在政策有所改变)大四考,大四毕业后CPA可以考,而CPA拿下之后再去考ACCA,F阶段的9门课都可以免考。乍听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到又有几个。

考证≠好的工作和薪资

考证≠好的工作

有的证书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一度非常抢手的原因是因为拥有证书的人数少,大家意识到这个证书的回报这么高,一窝蜂地报名,等到拥有证书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贬值了。

考证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战术上”的懒惰,懒得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所以考证,但考完证之后还是会很迷茫。

不能正面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哪怕是最小公司的HR,也不会因为你简历上“有证”两个字就立刻录用你。为什么会有《非你莫属》上留学生被怼英语还不如国内大学生?因为四年的国外留学经历并没有给他很好的锻炼口语的机会。连一个四年呆在国外都证明不了英语口语好,为什么考下一个证就一定能证明工作能力强呢?

有证,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给简历添彩,在筛选简历环节不会轻易被HR丢到角落。更深层的含义,还要看你是否能将考证时学到的都融合在实际工作上,比如你考下了CPA,却没有独立鉴证一份财务报表的能力,想要见到高薪,也只能在梦里了。

考证≠好的薪资

如果光说薪资,那么考证完全代表不了什么。考证只能说明学习能力很强,并不能说明工作能力也像证书一样优秀。但薪资,有时是根据工作能力来评判的。

好的薪资等于:

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在项目中快速提升自己

不断面对挑战,喜欢接受更高难度的工作

让自身职业生涯每一段时间的进步变得清晰具体

没证不自卑,有证别得瑟

个人观点来讲:

前文的楼主一口气拿下了五个证,目前在国内四大审计部门工作,如果不考虑出国发展的话AICPA目前来说可能有些浪费。

CFA对金融部分行业中某些方向有用,比如投资、比如风控。因为投行(券商)比较关注求职人的法律背景和财务背景,在券商招聘中,有时候会提出通过司法考试者优先。

这样一分析,五证到手对于人生真的没想象中那么有用,尤其是四大审计行业,很多人都觉得是比较枯燥的行业,但真正投入进去才会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难题和挑战等着你,是一个可以用时间去沉淀来获得的职业。并不是有了一个证书就能达到人生巅峰的行业。

考证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从企业角度来讲:

很多企业的招聘广告里,很多都会写上比如考过CPA或者ACCA的人优先考虑。或许就是因为这些招聘信息,让太多的应届生迷失在了考证的路上。但是企业如此做的目的在于:在没有办法评判一个面试者的工作能力时,需要一些辅助条件来做初步筛选,实习经历、有没有证书、是否高校毕业都是同等的评判标准。

从个人角度来说:

从兴趣和职业规划出发,让考证从实际上变成自己竞争力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体现竞争力而考证,那么很有可能考完之后大部分知识都会还给老师或书本,并不能带给自己更多的能力。

证书能够一部分体现能力,但却不能完全的划等号。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有证书也能给自己多一个选择。考证就像驾照,有了驾照你可以选择开车 or 不开车,主动权在自己;可是如果没有驾照,我只能选择不开车,我就丢了主动权。

什么时候考证最合适?

什么时候考证,一般还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如果你立志从事某一行业,你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路线,那么尽早考证对于尽快进入行业更有益处。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一般要在该行业工作好几年,去考本行业相应的证书才是适合的。这样既有经验,又有证书的知识补充,才是比较完美的。“如果盲目地去追赶时,跨行业、跨学科地考证,不仅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也不一定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提升。

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是多元的。并不是有了这些证,或者有了清华的博士学位,就一定能战胜没有这些东西的人,或者就认为这些是捷径。有很多人完全没有这些东西,但是他们在其他地方努力,也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考证是锦上添花,在工作中学习和吸取到的不同经历才是职场硬实力。

真正的职场竞争力=实习/工作经验+软实力+视野+各种硬技能组成的合力,才能构成最大的职业竞争力。

有疑问需解答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还可以关注→ACCA考试联盟(zgacca),中公ACCA小编会第一时间给你提供帮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