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百年内都未被卷入战争的中立国,瑞典的国土面积较为狭小,人口也仅为一千多万,还不及一个北京市的人口总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却有着异常发达的军工产业,由他们自主研发的众多武器在技术水平上甚至不输于美俄等国的同类产品。而其中于1937年成立的萨博集团(Saab AB)在航空制造领域更是天赋异禀,诸如JAS-39“鹰狮”这种先进战机早已享誉全球。但许多人不知道,在此前该企业还研发过一款更为传奇的战机,而这便是萨博J35“龙”式战斗机。

据悉,J35是萨博公司首款采用了无尾三角翼布局的喷气式战斗机,这种特殊布局放在其完成首飞时的1955年堪称“黑科技”般的存在,并拥有着极佳的超音速飞行性能。也正因如此,该战机在设计之初就能够达到1.4马赫,相比之下,当时能够达到如此指标的美俄军机都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萨博公司在战机设计方面的雄厚实力。

1960年进入瑞典空军服役的J35是为了取代当时老旧的“啤酒桶”战斗机,首要作战任务是拦截敌方高空高速轰炸机,因此从用途上看它更接近于一架截击机而非战斗机。而也正是为了达到攻击高速目标的目的,J35在设计之初就非常重视超音速性能,这在当时尚属于一种全新尖端技术,世界各国对此都几乎毫无经验可言,仅仅是一些航空专家在战后提出过相关布局理论,而其中三角翼设计给予了萨博公司研发人员极大启发,也为J35的诞生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而事实上,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设计,J35“龙”式战斗机除了采用当时较为激进的三角翼布局以外,还开创性地将两侧进气道容纳至机翼的内翼段,再加上拥有较长弦长的垂尾根部,整架战机的外观看起来十分科幻。在火力配置方面,J35安装有两门30毫米口径航炮,火力凶悍。而从1961年开始,配备了新型挂架的J35A还能够同时携带4枚空对空导弹进行制空作战,在这般强大的攻击能力配合以1.4马赫的飞行速度之后,整架战机也就拥有了更为凶悍的制空作战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J35战机的飞行员还发明了一个前所未有过的飞行特技,即在低速飞行时猛拉操纵杆使得机头迅速向上仰起至90度以上,随后又将操作杆归位使得战机恢复水平姿态,并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同一飞行高度。相信不少网友看到这便联想到了由苏-27战机所完成的著名“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的确,这两者均属于一种失速尾冲机动,不仅表演效果十分震撼,而且在实战中与敌机发生缠斗时也足以发挥一定战术作用。

而相比之下,J35早在数十年前就先于苏-27战机完成了这一动作,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瑞典飞行员并没有将之作为纸面材料进行大肆宣传,因此才让这一机动动作成为了苏联人的“首创”。

另一方面,除了依靠矢量引擎以外,想做出“眼镜蛇机动”就必须要有一个十分出色的气动外形,而J35和苏-27在这方面都恰好属于合格的设计,其中前者采用的箭形三角翼布局则更是有着先天优势,可以在特定的低速状态下轻易发生时速特性异常,甚至还能够做出更大的仰角,以至于飞出比如今歼-10B战机更为炫酷的“眼镜蛇机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