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一本书法作品集,写的水平如何,姑且不说,但里面的错字、别字现象还是不少的。看到这些书法作品里面的错字,本来想拍个图片发出来说,但觉得这样不妥,似乎有损人的面子,还是不发图了,说几个现象吧。

2018年都快过完了,戊戌年也到了十月的中旬,但好多人戊戌的“”字,还是写错。错的最多的是里面写成了一点,成了“戍”字,而戌字里面是一横,虽然是笔画的角度不同,但完全是两个字。在这本作品集里,见到写“戊戍”的有好几个。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里看一个展览,居然有人写成了“戊成”年,还是在一个什么邀请展上,这戊戌年都快过完了,还把年号写错,这也太粗心了。

还有髪和發字,我以前在不同的文章里都说过此事。在这本作品集里见到了有几个用错的情况,一个是春来发新枝的发字,作者写成了“髪”字,还有一个是当春乃发生的发,也被写成立“髪”。这是作者不明白字的原意,只知道髪字是繁体字,但不知道是另一个“發”字。

有个作者写的是李白的《行路难》,开始的首句就写错了。原句是“有耳莫洗颍川水”,作者却抄成了“有耳莫洗颖生水”,“”字误为“颖”字,“川”字误为“生”字,再看里面的内容,也是抄的差三落四,几不成句。

颍水就是颍河,发源于登封,具体在登封石道乡的西部。颍川是秦汉古郡名,指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洗耳是上古高士许由、巢父洗耳泉的典故,这里的颍字必须是“颍”,而不是“颖”。

关于颍字的错误,其实是个很普遍的问题。郑州有一个颍河路,但路牌上却写的是“颖河路”,并且一直错了许多年,近年来虽然有人提出,但很多事情没法解决,包括身份证、户口本上都是颖河路,只能推说是历史遗留问题了。

汉字众多,弄不好就会读错。谁也不能保证不读错字,不用错字,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好习惯,勤查字典,记住准确读音和字的含义,这样就避免闹笑话了。

在书法作品里出现错字,有个术语叫硬伤,这硬伤会直接导致作品入选与否,从事书法,就是从事文字工作,千万马虎不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