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从冰雪覆盖的东线到黄沙漫天的北非,德军装备的摩托车都发挥出超乎人们想象的性能。

其中,尊达普(Zündapp)KS750挎斗摩托的表现可圈可点。KS750最初是专门为德军研制的,因此将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首位,对其性能的要求都是军事角度上的。80年前,即1939年尊达普KS750挎斗摩托开始小批量生产,直到1945年纽伦堡的制造厂被盟军摧毁时,总共大约生产了18500辆。即便是今天,这款摩托车的很多设计特点依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设计指标明确要求这款摩托车需要克服各种恶劣道路,必须能够搭载三人并能够拖曳重达200千克的拖车(在良好道路上)。同时,这款摩托车必须容易驾驶,并能够在野外条件下进行维护。尊达普KS750满足以上所有的需求,在战场上,它的实际表现甚至超过了预期。德军非常喜欢和信赖这款挎斗摩托,还给它起了一个外号“绿色大象”。

KS750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制造出了冲压双框车身。配备一台汽缸容积750ml的双缸风冷发动机,功率达到26马力。这与当时许多欧洲小汽车的功率相当。

采用单盘干式离合器,四档变速箱,一档速度慢,但扭矩很大,可以克服恶劣地形。

KS750采用轴传动方式,为了越野需要,作为整体的一部分,KS750的挎斗车轮有传动装置。并且设计有倒档、公路档、越野档和可锁定的差速器,可以将动力的70%分配给后轮,30%供给挎斗车轮。

后轮和挎斗车轮安装了强有力的液压鼓式刹车装置,要知道在当时很多汽车都还在使用钢缆控制刹车片,KS750的这种设计非常先进。

KS750战斗全重420千克,配备24升油箱,可以在公路上行驶300千米。KS750主要颜色是沙色(北非部队)和卡其色(欧洲部队),当然还有传统的深灰色和黑色涂装。

尽管苏联军队痛恨纳粹德军,但对其装备的挎斗摩托却赞不绝口,很多缴获的德国摩托车一直使用到上世纪70年代。至今,还有相当数量的KS750被博物馆和收藏家精心呵护着,很多“绿色大象”依旧可以像70多年前刚生产出来一样,保持良好的行驶性能。它们用自己的轰鸣声,向世人讲述这个延续了80年的传奇。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