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壁画修复师修复壁画文物是都坚持遵循“最小干预与最大兼容”的修复原则,“文物修复的本质是对文物的保护,而不是创造。”

  如今,科技的进步使文物在修复过程中加入了许多现代仪器的辅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物修复师的工作难度和强度,但总的来说,无论修复技术如何变化,修复者怀有的“匠心”应是永恒的,“无论何时,始终要对文物怀有尊重之心。”

  而网友上传的文物修复图片,把文物修的惨不忍睹,让文物变成了笑话!!!

  

  8月4日,网友@许鑫NixUx上传四川安岳石窟造像被用“彩漆翻新”的图片,对比照一出,引发广泛关注。更有网友上传了自己当地文物被“修复”的前后对比图,充满“中华土味”的彩漆翻新,让人不忍直视。

  

  隔天,安岳县官微证实,该佛像为县峰门寺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被“重绘”佛像为1995年当地群众聘请工匠“重绘”,“时任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知晓该情况后,即赶赴现场,发现主尊造像已被重绘,便立即予以制止,并进行文物保护宣传。其余造像未被重绘,至今仍保持原貌”。

  

  但显然,网友对此并不买账,声讨声一浪高过一浪。

  

  之后,@许鑫NixUx又转发了官方发布的第二份声明,官方称,网友爆料的情况他们在赶赴现场查处后,落实了专人看护,但日后的执行效果如何,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

  

  无独有偶,关于“文物修复”,国外也有过这种放飞自我的“创作”

  今年6月,西班牙的一所教堂雇佣了一位工艺美术师来修复一座16世纪的圣乔治木雕,但修复完成后,结果令人十分意外。

  

  原本驰骋沙场的“圣乔治”摇身一变成了粉嫩呆萌的“小鲜肉”,身上战甲的漆也被涂得鲜艳亮丽。

  当地官员对此十分恼怒,认为教堂毁了这件木雕。

  而推特上网友的嘲讽也是铺天盖地。

  

  不仅如此,网友还友情提示,这并不是西班牙第一起文物“修复”悲剧。

  

  这使人们再次想起2012年时被“猴子”支配的恐惧。

  起因是2012年时,西班牙的一个教堂里,一个八旬老太“出于好意”,买来颜料对年久失修的耶稣壁画像进行修补。结果,耶稣变成了猴子,整幅壁画面目全非,无价之宝就此毁坏,并且再也无法复原。更荒谬的是,这位老太表示,她的“修复”是得到牧师许可的。

  

  虽然说“猴子”壁画因为猎奇而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刺激了当地的旅游业,但被改头换面的文物,却永远都回不来了。

  文物修复,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不光是因为文物的传世价值,更是因为其上所载的文明和历史。

  早先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这样生活中不常见的职业走入了普罗大众的视线。

  

  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生命体验。

  喧闹的尘世里,总有人守着寂静,用一辈子的辛勤努力,让蒙尘的文物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他们之中有些人,终其一生可能都修复不了几件,失落了几百上千年的图纸,他们要在心里复原,这是何其不容易的一件事。

  对他们来说,每一次修复都是与古人跨越千年的对话,穿梭在文物中的每一寸,都是在历史中的一次遨游。

  

  在文物修复师眼里,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想让这些文物焕发出生机,让我们,甚至我们的后人能回到那样繁盛的时代,去感受这其中的美感。

  然而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

  就拿用来修复木器的鱼鳔胶来说,工序复杂、极难制作,选鱼、取鳔、泡发、锤打成糊、过滤、晾干、用时再加水敖成胶。这其中的每一步都费力又费时,尤其是砸胶,在鱼鳔不断捣碎成糊状的过程中,胶的拉力也会逐渐出来。这是个力气活,五分钟就手脚抽筋,有个说法叫“好汉砸不了二两鳔”,所以有时,修复周期达数月之久。他们都知晓这胶来之不易,可都不愿意去买市面上常见的乳胶,因为只有这样做出来的胶,在修复时才不会对文物造成腐蚀。

  

  “匠心”,这是一个时常被提及的词,这个词里包含的,不止是专心、耐心、还有一种淡然出尘的专注之情。

  就如同经由此片被大众熟知的王津,常年在故宫修复钟表,曾经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让乾隆时期的走时钟恢复了表演功能。这是为迎接故宫建院九十周年展览用的乾隆时期的大型钟,已经在库房里放置了一百多年了。精确到0.1毫米的机械修复,精细又不容有失。宫廷钟表机芯里的气囊原料为进口羊皮,轻薄如棉纸,时间久了原料用光,王津运用国民纸币修复的巧思,着实令人叹服。

  

  八个月的辛勤,换来上千个零件的严丝合缝,当精致繁复的钟表再次转动时,王津的脸上是欣慰又淡然的笑容。这样的细致与耐心,又岂是心血来潮的涂鸦所能企及的?

  

  真正的文物修复,是为了热爱的文物坚守住孤寂,奉献自己所有的青春和热血;是费劲心思把灿烂悠久的文化保留住,荫及当代和后世的子子孙孙;是把历史的碎片一片片拼凑,再现曾经的繁华与辉煌。

  

  碎成117片

  两位修复师拼对粘接3个月

  终于完成的《双人首蛇身俑》

  文物修复从来都不是儿戏,它需要无数人前赴后继、坚持不懈的努力 ,才能把文化从历史的长河里打捞起来,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不是心血来潮地用彩漆给文物“化妆”,让它们面目全非。

  我们需要的是“修”文物,而不是“毁”文物,那些放飞自我的创作,我们真的不需要!

  微信号aimeili5917

  拉你入藏友交流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